神抖擻,被關在籠子裡還叫個不停,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
緊接著就是諸多繁雜的禮節,納彩,交換庚帖,納徵,婚書,彩禮等等一樣一樣都要按規矩來,直到八月底才算弄完。
辦完了女兒的定親禮,和慧又緊著忙兒子的定親禮,兩人不過錯後半個月的時間,剛好有好日子。楊昊是習武出身,特意跑去西山林場附近,捉了一對活雁回來送去了崔家。
等這點事弄完也都九月中旬了,已經是秋高氣爽的時節了。二夫人帶著女兒和兒子一起坐船回來了。兒子馬上要科考,提前回來準備一下,令女兒也定親了,要準備一下嫁妝的事。
最高興的自然是楊嵐了。因為二嬸嬸和二姐姐回來都給她帶了很多江南新奇的禮物,二嬸嬸因為楊嵐定親禮沒趕上,這回送了她兩套頭面首飾,一套是金鑲嵌紅寶石的,聽說是江南祖傳的老手藝,製作精美考究,端莊大氣。
另一套是二姐姐一模一樣的,珍珠頭面首飾,其中多是大顆粉紫的珍珠。瑩潤華耀。有龍眼大小。非常難得。
姐妹幾個好久沒見,自然親熱異常,讓廚房整了幾個菜。姐妹幾個在一起說說話,說說家裡的變化給二姐姐聽。也讓說說江南那邊的新鮮事,許久不見的姐妹們很是親熱。
而此時父親兄長三人更是馬不停蹄的忙活著,前朝也有很多事需要忙,六皇子因為江南鹽政處理的非常好,皇帝已經正式批准六皇子朝堂議事了,帶其更是親近,朝臣多次看到皇帝手把手教授朝政之事,每每有朝臣來議事,必能見到六皇子旁聽。
此番作為群臣之間漸漸傳開,有人開始上摺子奏請擁立六皇子楚瑜為太子儲君人選,這一次皇帝好像有了鬆動的跡象。
十月上開始準備祭天事宜,一切井然有序的準備工作開始了,祭天非常繁雜鄭重,是不允許出現失誤的,因此提前早早就的就要準備起來,等待冬至皇帝前往祭天。
十月中旬有朝臣再次上本奏請擁立儲君人選,這次人選中多了二皇子,皇帝不渝,壓下不表。
十一月再次有人上本,此次上本人數多大朝堂一半過數,提出擁立皇后嫡子楚瑜為儲君人選,皇上龍顏大悅,正式下詔。
祗告
蓋聞萬國之本,屬在元良;主器之重,歸於賢子。朕恭膺景命,嗣託丕圖,遠惟右昔早建之文,近考祖宗相承之典,爰遵天序,式正儲闈。諮爾六子楚瑜,坤寧宮皇后陳氏所出,日表粹和,天姿穎異。誕祥虹渚,夙彰出震之符;毓德龍樓,允協繼離之望。是用授爾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欽此。
此找書在朝堂公然宣告,群臣俯首,至此朝堂爭儲風波以皇后嫡子勝出而落幕,朝堂局勢越發清明穩定。
六皇子移居東宮,準備明年大婚迎娶側妃路水靜和太子妃陶如芳。此次江南之行路家鞍前馬後出人出力,可以說給與了最大的方便和力量,確實出力不小。
而左相也不含糊,在擁立太子一事上,聯合楊家容家等幾大世家和清貴名流御史等人聯合上奏,接連三次誠懇泣淚上表,做足了姿態,給足了皇帝面子,事情辦得正正好敲進了皇帝的心坎裡,為此也沒少出力。
六皇子雖然被封為了太子,一應規格之比皇上差一點而已,但態度依舊恭謹有禮,對皇父汝慕恭謹,飲食起居和以前一樣,不敢驕奢浪費,引得朝臣一片誇讚之聲,皇帝甚為滿意。
皇后更是如以前一般溫和謙恭,服侍太后如以往一樣用心勤勉,不曾懈怠,對待皇上如往日一般親近依賴,謹慎做人不曾有半點不好,對待下人更是外送內緊,尤其是坤寧宮出去的奴才,絕不允許有半點驕縱跋扈名聲傳出,犯錯奴才絕不姑息。
皇上十一月時宣佈帶太子一起祭天,昭告天下,宣告了太子的正統地位。
朝堂之事千頭萬緒,雖然擁立了太子,但情況卻不如表面上那樣和諧,太子跟隨皇上辦差學習國事,又另立了帝師給與指點。
楊旭被封為戶部尚書,正是接手戶部,楊昊則成為給錦衣衛隊長下旨賜婚崔家,三房楊霖被調任錦衣衛從幫協助,而楊霈則進了督察院,楊家的幾個男人的調任也讓朝臣在底下議論紛紛,水面越發不平靜了。
十一月末南疆再起戰事,南安候上表要求增加軍餉開支,引起朝堂譁然一片,議論紛紛。此時離祭天的日子不遠了,若是一旦有個不好,則影響皇帝的名聲,大大不吉利。皇帝臉色陰沉難看。
朝堂的不平靜也影響了府內,和慧快刀斬亂麻,趁著大兒子即將大婚,將府內的奴才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