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老孃,今晚皇后的氣場空前強烈,無論是他還是李世民都不敢招惹。
他也不敢拖拉裝深沉了,直接開口道:“這次我開科舉,會從根子上改變規則。先設立鄉試,由大唐的鎮級官員負責,父皇還記得咱們建鎮的目的嗎?正是用老兵來對抗世家和儒門的基層官員。”
李世民眼睛亮了一亮,隨即皺眉道:“但是鎮級官員全是退役老兵,十個人裡面未必有一個人懂學問,他們如何批閱應考士子卷宗,難道看誰寫字漂亮嗎?”
偏偏韓躍真得嘿了一聲,眉飛色舞道:“父皇你還真是說對了,就是看誰寫字好?毛筆字能看出一個人求學的態度,完全可以當做鄉試選拔的一部分。”
這話不是韓躍亂說,而是後面幾個朝代確實如此。
士子們考取鄉試童生,題目一般不是很難,就算沒讀過幾天書也有可能過關,關鍵還是要看看寫字如何。
字型工整的人,一般都是用心讀書的人。
李世民眉頭繼續皺著,沉吟道:“只憑寫字選人,是否太過兒戲?”
“當然不是隻看字,這只是鄉試的一部分。”
韓躍咳嗽一聲,目光閃閃道:“鄉試之科,原本就是廣撒網多撈魚,只要是讀過書的人,十個有十個過關都無所謂,兒臣之所以設定鄉試,無非是改一改世家投卷的規矩。從今以後無論寒門士子還是富家子弟,想要做官必須經過鄉試……”
說到這裡一攥拳頭,冷冷接著道:“鄉試過關才能繼續晉升,而不是去給世家們投卷。誰給世家投一卷,終生不得再應考。”
李世民緩緩點頭,道:“這也是一種辦法,但是依舊無法解決科舉弊端,每次科舉,舉國應考,到時會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士子,你如何組織這麼大規模的考試。”
“層層篩選,不斷減少!”韓躍淡淡一笑,神色悠然道:“鄉試簡單,所以兒臣會讓鎮級官員組織,然後從研究院抽調學子閱卷。因為出題簡單容易,所以研究院學子完全可以批閱……”
“然後呢?”李世民眼睛明顯在發亮,但是這次皇帝沒有皺眉頭。
韓躍輕咳一聲,接著道:“比如有二十萬人應考,最後可能只保留五萬人,這五萬人分攤到大唐三百多個府,每縣最多也不過一兩百人。所以兒臣接下來就設立了府試,與鄉試相隔一個月時間,正好讓考中鄉試的童生們可以到達縣城!”
他看了一眼李世民,微笑又道:“因為時間卡的緊,幾乎所有時間都要用來趕路或者溫習,故而能夠大大減弱士子們行禮送禮的機會,讓科舉削弱掉百分之九十的人為影響。”
李世民下意識握住長孫的手,皇帝兩口子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的欣喜,面上都有些激動。
韓躍接著又道:“府試,每府只有一兩百人參加,孩兒麾下大儒不多,但是父皇您掌控朝堂這麼多年,想來抽調三百多個飽讀詩書的忠誠文官還是可以的。”
李世民連忙點頭,急吼吼道:“此事不難,為父毫無壓力。”
第696章 皇帝兩口子好像猜到了韓躍穿越
韓躍點了點頭,沉聲道:“咱們把三百多個忠誠皇家的文官派去各府,然後讓每個人負責一個府域計程車子科舉。這樣無論是監考還是閱卷都不累,畢竟每個府域只有百多個應考的學子。”
“對對對,躍兒說的對!”李世民眼睛越來越亮,神情有些血脈噴張。科舉選才,這可是皇帝最大的夢想。
韓躍未必什麼都懂,但他會用拿來主義,科舉在中國發展了上千年,他只憑記憶略作修改就遠超唐代的制度。
他嘿嘿一笑,接著又道:“府試採取十中選一的辦法,那麼每個府域能夠過關計程車子最多也就十個人,接下來的事情不用孩兒多說吧,父皇您自己都能琢磨出好辦法。”
李世民哈哈一笑,目光炯炯道:“大唐三百六十府,就算每個府域二十人過關,加起來也只有七千多士子,這七千士子再舉行道試,分攤到十二個道進行競爭,那麼每道最多也就五六百人,派朝堂眾臣去監督科舉毫無壓力。”
韓躍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完全就是層層選拔不斷減少人數,人數最多的鄉試最簡單,所以讓研究院的學子去閱卷,後面府試人數驟減,分攤開來照樣壓力不大。
再然後就是道試,大唐有十二個道,每個道就算派去二十個重臣李世民也無壓力。二十個重臣監督五六百學子,同樣不會疲累和困難。
這樣就改變了科舉制度,讓所有考試全由皇家所掌握。以前那種科舉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