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改編本。
(3)《司馬法》。三卷,五篇,隋唐以來流行的本子都是三卷本,估計早就是節本,大量講制度的文字都被刪掉。此書,三國,魏有賈詡注;宋代,也有吳章注,均佚。
(4)《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宋代新編的古書,其材料來源是個謎。李靖是唐代的大軍事家,他的兵書,兩《唐志》只有《六軍鏡》一種,《宋志》則增加《陰符機》、《韜鈐秘術》、《韜鈐總要》、《衛國公手記》、《兵鈐新書》、《弓訣》六種。這些書都已亡佚,無從判斷它的取材。大家都知道,元豐三年(1080年)刻武經,《武經七書》中的這一種,其實是新書。熙寧初年,神宗已下詔校定李靖兵法,說“唐李靖兵法,世無完書,雜見《通典》,離析訛舛”,嫌《通典》中的官名、物名已經過時,軍人讀不懂,所以是甩開《通典》,另外編書。過去,學者都說《問對》是阮逸偽造,真李靖兵法是《通典》的引文。如清汪宗沂的《衛公兵法輯本》,就是以《通典》的引文為主。其實,《問對》是故意不收《通典》中的東西,不能因為不收,就說是假的。阮逸偽造說,出陳師道,來源是蘇洵、蘇軾和蘇軾的學生何去非,他們只是懷疑猜測。衛公之書,當時很多,只不過沒有一個是彙集各書的全本。此書可能是個選本或改編本,但不一定是偽書。皇帝下令編的書,怎麼好隨便造假。此事和###有關,難免摻雜偏見,下一講還要說到。
(5)《尉繚子》。五卷,二十四篇。
(6)《黃石公三略》。三卷,分上略、中略、下略。
(7)《六韜》。六卷,每一韜是一卷。銀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