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魏公的撤軍令,正式宣佈曹軍北撤。【】
兩萬江東軍拔營動身,浩浩蕩蕩向京口方向進發,早有士兵趕去稟報了孫權,孫權得知毗陵郡曹軍決定北撤,心中又是暗喜,同時又有點擔憂。
他立刻令丹陽郡守呂範趕赴京口,替曹軍籌集五十條商船,協助曹軍北渡,又讓京口縣令從府庫中撥付五千石糧食給曹軍,作為曹軍北退軍糧。
與此同時,孫權又暗令大將黃蓋和周泰各率軍一萬,部署在京口一帶,監視曹軍渡江北撤。
天后,兩萬曹軍抵達京口,此時京口外的碼頭上已經停泊了五十餘艘商船,大多是千石貨船,在碼頭上還堆放了五千石糧食。
當於禁率領眾將來到碼頭上,等候多時的呂範立刻迎了上去,呂範老遠便拱手笑道:“吳侯本想親自來送於將軍北歸,怎奈事務繁忙,便委託我代表他向於將軍表示誠摯的感謝。”
漂亮話說了一籮,也抵不上孫權不肯來為曹軍送行的冷遇,不過此時于禁對江東已經沒有了興趣,他昨晚又接到曹操發來的緊急鴿信,命他立刻北上進駐徐州,徐州的漢軍已經從彭城郡向東南撤離。
這是曹操的第二個命令,正式令他撤出江東,于禁心中有點奇怪,按理,徐州是曹仁的勢力範圍,應該是曹仁軍隊進駐徐州才對,怎麼讓自己去駐防徐州。
這讓于禁思不得其解,于禁敏感地意識到,可能是曹魏內部軍權有了重大調整,應該和世有關,于禁心中有種莫名的擔憂,這個時候他對江東的態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于禁點點頭,他望著遠處堆放在碼頭上的數千包糧食問道:“那些糧食是給我們的軍糧嗎?”
呂範連忙笑道:“正是,是吳侯給曹軍上耗用的軍糧,共五千石!”
“才五千石,你們吳侯這是在打發叫花呢!”于禁為不滿道。
呂範連忙解釋道:“吳侯是送一萬石糧食給曹軍,這只是一半,另一半在江北高郵縣內,那邊官倉內也有五千石存糧,吳侯已送信給高郵縣令,於將軍可以把五千石糧食取走。”
孫權的小心思著實令人鄙視,于禁淡淡哼了一聲,隨即吩咐身後將領,“派人去接收軍糧!”
他隨即又向呂範抱拳道:“請呂公轉告吳侯,多謝這半年來吳侯的關照,我們後會有期!”
“祝於將軍一順風!”
于禁和呂範告辭,率領軍隊開始登船,一批批大船,向江北緩緩駛去,兩萬大軍足足運送了一天,曹軍才終於全部離開了江東。
呂範一直等待最後一批曹軍上船離去,他才長長鬆了口氣,回頭令道:“速去建業稟報吳侯,就說曹軍已離開了江東。”
就在曹軍在江北上岸整軍之時,大將黃忠和甘寧各率領萬軍迅速向廣陵郡進軍,漢軍分兵兩,一沿淮河以南東進,一穿過昭關,沿長江北上東進,似要將曹軍包圍全殲一般。
此時于禁率領大軍已經離開江北重鎮廣陵城,正沿著中瀆水向北行軍,他們準備在淮陰渡過淮河。
國時期的江北地區分佈著大片貧瘠的鹽鹼地和沼澤地,大部分人口都遷去長江以南,使得江北地區人口稀少,城池更是寥寥無幾,數十里也看不見人煙,到處水澤和森林。
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唯一重要的,就是一條漢朝時開拓的運河,名叫中瀆水,運河是連線淮河和長江,江淮和江東之間貿易往來頻繁,江淮地區的物資和糧食,一半是透過長江航運,而另一半則就是透過中瀆水運往江東。
在這條運河的中段有一座縣城,叫做高郵縣,這裡是運河的中轉站,修建了不少糧食和物資倉庫,而在合肥大戰中,江淮各地官倉的庫存糧食基本上都已調去壽春,而高郵縣因為屬於江東而得以倖免,倉庫內還有五千石糧食,孫權已下令送給曹軍。
于禁正是急需這五千石糧食,才令軍隊沿中瀆水北上,這天傍晚,眼看距離高郵縣已不遠,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
夜幕漸漸降臨,雨越下越大,道也變得泥濘不堪,行軍艱難,原本打算趕去高郵縣宿營的曹軍被迫改變宿營計劃,在一片樹林中宿營過夜,大雨中,士兵們深一腳、淺一腳,紛紛奔進了樹林。
于禁帶著幾十親兵,騎馬視察曹軍士兵們宿營扎帳,由於營帳不多,只有幾頂,只能讓軍官和生病計程車兵入住帳中,而大部分士兵只得躲在大樹下,擠成一團過夜,埋鍋造飯也不可能,只能喝生水嚼炒米。
此時正逢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雨夜中格外潮溼陰冷,連於禁也凍得瑟瑟發抖,不得不裹上一張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