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會振奮士氣和民心,這次失敗的陰影也就一掃而空了。”
孫權剛要開口,魯肅又接著道:“其次,主公不能說是敗在劉璟之手,而是敗在荊州軍之手,要淡化劉璟,以免影響到主公的威望。”
孫權點了點頭,魯肅考慮得很周全細緻,這些他都沒有想到,他心情稍稍好了一點,又坐了下來笑道:“敬和劉璟打過幾次交道,怎麼看待此人?”
魯肅也笑了起來,“剛才我和公瑾也聊過此人,公瑾說他最初小看了此人,以為劉璟會像和普通將領一樣從南門撤離,所以他沒有攻打南門,卻沒有料到他居然識破南門有伏,而走北門,此事讓公瑾痛徹於心,他認為自己輕敵。”
孫權嘆息一聲,“其實我也何嘗不是輕敵呢?總以為江夏黃祖重要,劉璟次之,所以急著要先滅黃祖,結果卻讓劉璟得到了喘息之機,這也是我的過失啊!”
魯肅半晌低頭不語,孫權有些奇怪,看了他一眼,“敬,我說錯了嗎?”
魯肅搖搖頭,低聲道:“卑職個人認為吳侯不是輕敵,而是動了愛才之心,只是當時沒有想到二攻柴桑的後果。”
孫權沉默了,魯肅這句話揭穿了他真實的想法,他為什麼會屢屢放過劉璟,這並不是他的愚鈍,而是他的大智所在。
如果沒有劉璟的孫劉聯合抗曹之信,如果沒有劉璟對孫老夫人的弔孝,孫權會有放過劉璟之心嗎?
作為一個統治者,孫權會考慮得更深遠,因為劉璟身上也有著他的長遠利益,如果無法滅掉劉表,那麼孫劉和解,共抗曹操,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而解開孫劉聯合障礙的鑰匙,就是劉璟。
正是想著要留一點餘地,所以在第一次攻下柴桑後,孫權沒有再進攻下雉縣和陽新縣,可他怎麼會想不到,他的一念之仁使他最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孫權絕不想承認此事,但這時卻被魯肅一下揭開了,孫權負手站在窗前,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魯肅明白孫權的心情,他也是想了一夜,才鼓足勇氣來找孫權,他嘆了口氣又道:“卑職說這件事,其實是想為吳侯再去一趟柴桑。”
孫權還是沒有說話,但他卻有點動心了,倒不是他又想到了孫劉聯合,那是遠景,他是擔心荊州趁機東擴,江東兵力不足,必然要大量調兵去平定山越,這樣一來,西方各郡就會兵力空虛,假如劉表趁機東擴,就有點麻煩了。
可如果與劉璟和解,那麼就算劉表想東擴,劉璟不同意,荊州軍也一樣難以東進。
想到這,孫權終於開口問道:“你認為劉璟會答應和解嗎?”
魯肅微微一笑,“他的事情也不會簡單,據我所知,因為陶家的事情,劉璟和劉表的關係已經有了一點裂痕,至少劉表對他有了忌憚,現在劉璟吞併江夏,羽翼漸成,再加上他擊敗江東軍,聲望必定會超越劉琦和劉琮,很多人都會考慮由他來繼承荊州牧,主公認為劉表會真讓侄來取代自己兒嗎?”
孫權笑了起來,“敬說得不錯,劉璟初得江夏,鞏固地位需要時間,他接下來是要和劉表一番暗鬥,這個時候他也需要穩住我們,那麼雙方和解就會一拍即合。”
“所以卑職請令再去柴桑,和劉璟談一談交換戰俘之事,然後再說雙方和解。”
孫權沉思良久,淡淡一笑道:“我會寫一封信,支援他為荊州之主,敬替我交給他,然後再派人去襄陽宣揚一下,我想劉表一定會很感興趣。”
第193章 先兵後禮
、、、、、、、、、、
江東軍一直休整到次日中午,這才離開彭澤水寨,浩浩蕩蕩向江東駛去,下午,魯肅帶著兩名隨從,乘一葉扁舟返回了柴桑城。【閱】
彭澤水寨離柴桑很近,相距不到裡,黃昏時分,魯肅的小舟抵達了柴桑城。
此時戰爭結束已經有兩天,戰場已基本清理乾淨,但還是有不少士兵在漕河內打撈沉船,清理河障。
遠遠望去,城門已開啟,躲在城中的農民駕著一輛輛牛車,返回城外自己的家園,還有幾名從別處來的商人,正向守城門計程車兵解釋著什麼。
北城城頭上,幾十名工匠正在重修城樓,士兵們用水清除城牆上的血跡,護城河內屍體都已打撈出來,用船運去城西焚燒。
此時劉璟正在城頭視察,北城城樓在這次戰役焚燬,餘名工匠正在重新修葺城樓。
大戰剛剛結束,劉璟尚不急於吞併江夏,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江東軍還沒有完全從江夏撤軍,另一方面士卒疲憊,需要休整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