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上午,端郡王載漪許以晉升並賞銀(70兩),命虎神營章京(隊長)恩海於哈德門大街攔路擊殺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
——五月二十四日晚,義和團與武衛軍甘軍部攻擊位於使館區邊緣的奧地利大使館,這標誌著圍攻各國使館區的開始。當晚武衛軍槍殺了正向使館區逃奔的京師大學堂外籍教授秀耀春(Huberty James)。次日下午,甘軍佔領奧地利使館,並大肆縱火。?輩?輳?訛
強調一句:圍攻使館,戕殺公使,這已經是“戰爭行為”。宣戰與否,那只是政府的外交姿態。
掃描第二階段:
——五月二十日(6月16日)至五月二十三日(6月19日),慈禧太后傳旨召王大臣六部九卿約百餘人於儀鑾殿議守戰,連議四日,決定對各國宣戰。
——五月二十三日下午,慈禧命許景澄等將十一份最後通牒分送各國大使館,限各國大使館24小時內將全部人員撤出北京,清廷派兵護行。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清廷發《宣戰詔》,公開對十一個建交國宣戰。而在前一天,已下令董福祥部武衛(甘)軍及榮祿部武衛中軍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義和團助之,“巫步披髮,升屋而號者數萬人”。
——六月初一(6月27日),天津義和團與清軍攻擊英國使署。
——六月初四(6月30日),義和團與清軍圍攻天津各國租界。
走到這一步,義和團的群眾“滅洋”,終於演變為大清國的國家“滅洋”;可以個案處理的民教矛盾,終於升級為不可逆轉的國際衝突。一國對八國的戰略弱勢,一開始便註定了取勝機率微乎其微。但頑固派還在用一廂情願的昏熱,夢幻著義和團的神功顯現,以便靠了“洪鈞老祖”、“驪山老母”的下凡,讓洋人槍炮不燃,讓拳民刀槍不入,不費吹灰之力,將各國洋人掃蕩淨盡。
上文的敘述,僅為事變的大勢,有一個必經的過程需要在下面補充交代。簡言之,即統一思想的過程。
拳民雖眾,與國家全民相比,還是少數;仇洋者眾,與不仇洋者比,也是少數。如何將少數人的情緒擴充套件為全民族的意志,頑固派們是動了些權謀的。策劃於密室,點火於廟堂,控制輿論,鉗制正言,栽贓陷害,搶班奪權,經過一番綜合治理之後,最終推出的是瀰漫朝野的血色恐怖。鋼刀高懸,血流遍地,問你還有什麼個人意志呢?
製造血色恐怖的,是以端郡王載漪為首領的“鐵帽子王爺”集團,“王爺”們之外,是剛毅、徐桐、趙舒翹、啟秀、董福祥、毓賢等人為中堅的朝廷文武大僚。他們的恐怖工具,一是義和團,一是武衛軍,一是刑部大獄。
義和團進京,並非史家們宣傳的“大進軍”的勝利,而是“工具化”的起始。
進京後的義和團,首先有了“中央”的直接領導。“詔莊親王載勳、大學士剛毅提督義和團,而以英年、載瀾為之副”。這等於給造反派隊伍派去了司令員與副司令員。其次有了“鐵飯碗”——“月賜太倉粟,在虎坊橋湖廣會館發米”。第三有了賞銀,“予帑銀十萬兩”。 第四,首領們有了功名,“除武功爵者數十人,賞賚無虛日”。?輩?輶?訛
名利雙收,義和團成為鐵帽子王爺們的利器,利器在手,操刀必割,想收拾誰,只要吆喝一聲。這兒說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得到慈禧太后與載漪的允許,義和團首領可以自由“出入禁中,日夜無期度。揚言將盡滅諸夷,不受賜,願得一龍二虎頭。一龍謂上,二虎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也”。 試想,連光緒皇帝都成了他們威脅的物件,惶論他人。“一龍二虎”之號發明者還是載漪,據《崇陵傳信錄》披露,“載漪訟言上奉天主教,宮閹多入教者,率大師兄入宮大索,幾及聖躬,卒無佐證,追坐蔭桓罪賜死”。張蔭桓參與戊戌變法,因此流放新疆。從殺張,可知載漪們的狠毒。
二、“五大臣”喋血菜市口(6)
還有一次,載漪竟領著義和團頭領闖入慈禧太后正在養息的頤和園,要檢查太監中是否有教民,方法很可笑,即驗看太監頭頂有無“十”字,而這“十”字,又是別人看不見,只有義和團首領才可發現的。結果,義和團首領用此法指認兩名太監是基督徒,要帶出殺掉。慈禧太后大怒,高聲說:沒有我的許可,誰也無權把拳民帶入宮中。而載漪則說,這首領法力無邊,能殺盡洋人。後來,慈禧拗不過載漪,兩太監被殺。
這個例子說明,義和團已在載漪掌握之中,成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