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迎主之戰”前後打了兩夜一天,洪秀全於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50年12月27日)夜回到金田大本營。
“金田保衛戰”緊接“迎主之戰”。廣西提督向榮得知“團營”兵聚於金田,便調集原駐于思旺鎮、大黎鎮及平南縣等地營兵,圍剿金田。金田“團營”陣地背靠紫金山,又有兩翼陣地相互支援,深溝高壘,以逸待勞,雙方相持中,“團營”兵於十一月二十九日(1851年1月1日)斬綠營清江協副將(從二品)伊克坦布。清兵敗,死傷三百多人。
“團營”兵小試牛刀,旗開得勝。這對一支懷抱宗教狂熱、相信虛幻神性的軍隊而言,有不可低估的暗示作用。對清軍而言,連戰皆北,損兵折將,使他們知道了對手的分量。面對一方義無反顧地“造反”,另一方只能毫不留情地“鎮壓”。
“金田保衛戰”勝利後,“團營”武裝有一個絕好的突圍轉移的機會。向榮兵敗,已知遇到了比“天地會”更強的對手,於是上奏朝廷。接奏,咸豐皇帝始知有洪秀全、韋昌輝等人的存在。在李星沅、向榮調遣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各地兵馬時,洪秀全沉浸在1851年新年的勝利裡,他一定要給未來的政權打上自己的洪姓烙印,故而坐等十天,直到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他三十八歲生日這一天,才正式宣告“太平天國”的建立。金田村西,犀牛嶺下,“拜上帝會”築壇祭旗,發號施令,宣告了一個新國家的誕生。“太平天國”建立後,“團營”之軍即更名“太平軍”。“太平軍”兵制,仿《周禮》而定,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軍”,即是獨立作戰單位。其時,“太平軍”約有一萬五千多人,不足兩個“軍”。⑧
金田“建國”、“建軍”一次性完成了。這比前代一切造反者都高明。但形勢依然嚴峻。簡言之,“太平天國”要生存與發展,不能不實現兩大目標:一是“反圍剿”,二是“長征”。
對這兩大戰略目標,洪秀全與他的戰友還算清醒。但戰術實施卻拙招連連,一誤再誤。雖然“太平軍”終於實現了由“內線作戰”向“外線作戰”的戰略轉移,即完成了“反圍剿”任務,但犧牲卻巨大。“天國”太近。你幻想進入“天國”,“天兄”即刻就命令你了結塵世苦難。
“天國”尚未到達,“天弟”業已獻身。這正如二十世紀初期的國民革命者的命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經犧牲。”
我們不是“革命虛無主義者”。但有一個“革命的事實”昭然於史冊:革命運動,總在“革”他人“命”的同步,也“革”了自己的“命”。“革命”的過程,是一個犧牲的過程。洪秀全式的革命家,大抵只要做好一件事,即鼓動更多的人信仰“革命”,便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鋪墊起革命領袖的成功之路。
“太平天國”的興衰史也顯現了“天國建,天兵消”的冷峻。
史家公認,1850年11月1日“團營”初聚時,人數剛過萬人。至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國正式建立,“太平軍”兵力當不低於一萬五千人。因為許多人是舉家歸附,故太平天國金田時期的軍民總數亦必在三萬多人。在金田根據地轉游了八個月,到1851年9月15日平南縣官村大戰時,太平軍僅有二三千精銳突圍成功,北走永安。突圍的勝利,怎麼也掩不住90%的犧牲代價。
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經犧牲(4)
八個月,死了90%的“革命者”,歷史學者有權譴責清軍殺戮過甚。但這中間,還掩蓋著太平天國領袖們的軍事失誤。擇其顯者,略為:
一誤於東進平南。太平天國金田立國第二天,即1851年1月12日,洪秀全便揮師東進,將太平軍由金田村一線前移二十里,在大黃(湟)江口和牛排嶺一線暫住,以便進攻平南縣城。他的打算是東入廣東,以便與自己的親戚朋友早日會合。而平南、桂平一帶,正是向榮的防堵重點。二軍戰於大黃江口。太平軍分兵誘敵,向榮則率總兵李能臣、周鳳歧各個擊破。相持兩個月,大黃江口與牛排嶺盡入清軍之手。東進受挫,太平軍退守金田。向榮又率部急攻新墟(金田東)、紫金山(金田北)太平軍陣地,迫使太平軍撤出金田,西入武宣縣境。大黃江口之戰,太平軍死傷一千數百人。洪秀全的失策是與強敵打陣地戰和消耗戰。
二誤於滯留中坪。撤出金田後,洪秀全率太平軍西入武宣縣,並據武宣縣城東面的東鄉一帶。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