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那可不敢當,蘇大人如今也懂得韜光養晦了,朝廷如此大事,請你都請不動,還說什麼視我等為師?”
蘇錦皺眉道:“韓帥,變革之事我已表明立場,幾位大人為國為民之心蘇錦極為景仰,但我確實不贊成這等激進做法,我想再勸幾位大人一句,變法之事操之不可過激,須得徐徐圖之,太過激進,遭遇反彈更甚;蘇錦並非明哲保身之人,韓帥可去查勘我蘇錦的過往之行,我行事只有一個原則,行必行之事無論如何艱險,但絕不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事,在我看來,那是不智之舉。”
韓琦變色道:“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苦心為大宋強盛尋策倒是不智之舉了?”
蘇錦道:“為大宋江山社稷著想確實不錯,但也要看什麼時候,看什麼狀況,我大宋如今最迫切的是將養生息,幾年戰爭,幾次災荒,民間赤貧如洗;變法之舉雖為必行之事,但需徐徐緩行,因勢利導而為,一味冒進,有可能造成朝野震動,惶然不安之勢。”
韓琦冷笑道:“我聽這話怎麼想是個膽小怕事的老夫子所說的一般,你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居然暮氣如此之重,尚不及我和範帥這等年已知天命之人的魄力;明知弊端頗多,豈能坐視不理?我看錯你了。”
蘇錦輕聲道:“看沒看錯我,日後自知;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也只能這麼說了。”
韓琦哈哈笑道:“這就是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吧,既如此蘇大人也無需提出什麼忠告,我等不需要你的忠告。”
蘇錦苦笑道:“好吧,我閉嘴便是。”
兩人之間的對話火藥味十足,范仲淹不想看到這樣的情形,於是笑著開解道:“兩位歇歇氣,都是為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