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戰爭的。
這是兩黨的政爭。至於軍事戰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一九四七年,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就一致認為:南朝鮮並不值得一戰。四九年三月,國務卿艾奇遜在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我們對亞洲戰略的防禦部署,過去常常從美洲大陸的西海岸來考慮,把太平洋視為是敵人進攻美國的通道。但現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魯—撒克遜的內湖,而我們的防線則是沿著亞洲海岸穿過一連串的島嶼。它從菲律賓開始,透過琉球群島,其主要據點是沖繩島,然後又彎回來穿過日本和阿留申群島到阿拉斯加。”
在地圖上看看這條曲線就知道,最低限度從戰略上來說,美國政府覺得如果敵對力量控制了臺灣或者朝鮮半島,他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現在形勢已經不同,美國輿論由於中國大陸上空紅星高照所造成的震驚以及蘇聯擁有原子彈的事實,會讓美國人認為如果GCD的武力再有擴張,是絕對不能夠容忍的事情。
錯誤地解讀美國的政策,這很不象是艾奇遜的作為。事實上他也沒有這樣做。他在四九年三月排除了美國在亞洲大陸參與地面戰爭的可能性。但是,美國的趨向是會變的。斯大林將要犯這個嚴重的錯誤,北朝鮮的作戰計劃是這位蘇聯領導人一手決定的(那時根本沒有告訴毛ZD),因為他相信艾奇遜說的是實話。
自從對日戰爭勝利以來,俄國人本來一宜希望,華盛頓會讓他們放手擺佈朝鮮。現在斯大林肯定認為南朝鮮象一九三信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樣,是個熟透的蘋果,該是摘下來的時候了。
朝鮮戰爭會打起來的,黃曆綜合各種情報加以分析,得出了這個他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能否將它遏制在搖籃之中,他不知道,但他已經做出了努力。陳JG老先生已經退出了民族自由黨,以民間組織南洋華僑總商業協會會長的身份前往中國大陸。政經分開,保持與大陸的經濟交往和民間聯絡,這是南洋聯邦走出的第一步。
除了經濟交往和民間聯絡之外,黃曆還有一件任務要陳JG老先生去辦,那就是試探的提醒。陳JG老先生德高望重,曾是國共兩黨都敬慕,或者說是表面上都敬慕的人物。黃曆很希望他能夠帶回來令人振奮的訊息。。。。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三十四章 爆發了,朝鮮戰爭
歷史其實是極易被改寫的,只要當事人撒謊,並用一代人的時光維持這個謊言。等到現實在歲月的流逝中變成了歷史,後代人便不再有興趣去追究過去了的事件的真相。
而所謂“真相”,到了下一個世紀,它因為被閹割而失去了社會爆炸性,充其量不過是歷史學家們學術爭論的課題而已。好在這代人還沒死光,當事者尚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蘇聯體制轟隆一聲解體,當年的秘密檔案開始陸續解密。人們便有了機會了解那些正在喪失轟動效應的歷史真相。
五零年三月十三日,斯大林透過外交途徑給蘇聯駐北朝鮮大使什特科夫回了一封電報。這封電報是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改變以往猶豫不決的態度,明確表態統一併支援北朝鮮發動朝鮮戰爭的第一手證明。
此時,蘇聯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因而有了足以自信的軍事實力;而中國奪取了全國政權,並與蘇聯建立了中蘇好聯盟,從而在亞洲形成了對抗民主勢力的冷戰第二陣線;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華盛頓的新聞中心發表演說,在申明美國在遠東的戰略防禦範圍時,沒有提及朝鮮和中國的臺灣。
這被世界輿論認為,美國向全世界宣佈它將不會捲入遠東的內部事務。斯大林從而相信,一旦金r進攻南韓,南韓的盟美國將不會出兵干預,因而蘇聯不必與自己的對手美國在遠東再次對抗。除了述重大事件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以及那之後,蘇聯社會主義同盟國與西方關係的惡化,也是斯大林改變主意,轉而支援金r南侵計劃的一個原因。
一系列的事件作為推手,又有對美國政策的誤讀,即便黃曆使盡解數,朝鮮戰爭依然是箭在弦。可惡的朝鮮戰爭,最大的贏家竟是。是這個黃曆為之深惡痛絕,恨不得滅之而後快的國家。
“美國中央情報局已經向政府提交了報告,認為朝鮮半島很可能會發生武力對抗。在報告說:北朝鮮人民軍正在沿邊界大量集結,認為只有策劃大規模進攻,才能解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吳滄重站在黃曆身旁,低聲向他做著彙報。“如果說其他人沒看到中央情報局的報告的話,至少國務卿艾奇遜是看過的。其中有一份三月份的電報甚至估計北朝鮮人民軍將於六月份進攻南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