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3 / 4)

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 作者:竹水冷

,艾森豪威爾便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明者,不知道這種想法在他的頭腦裡是否形成了呢?

什麼叫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國古代有一個例子能很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

從前啊,呵呵,很老套。從前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裡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採桑葉,她們在做遊戲時,吳國的姑娘不小心踩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麼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當地的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佔夷以後才離去。

由此,吳國和楚國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打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齧,又接著攻打郢都,俘虜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國。

看,從做遊戲踩傷腳這樣一個小小的事情,一直到兩國爆發大規模的戰爭,直到吳軍攻入郢都,中間一系列的演變過程,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無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這種現象,便被稱之為多米諾骨牌效應。

美國佬沒那麼悠久的歷史,也沒這麼精僻入理的事例。大概他們只會用哲學上的“禿頭論證”來說明,就是說頭上掉一根頭髮,很正常;再掉一根,也不用擔心;還掉一根,仍舊不必憂慮……長此以往,一根根頭髮掉下去,最後禿頭出現了。

越南是個小國,但在美國人眼中,卻可能是第一塊倒下的骨牌,之後將有更多的骨牌倒下,而最後一塊的命運將確定無疑--肯定也會很快倒下來。而這就是全面瓦解的開始,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然而,此時的法國已經意識到自己無法征服印度支那,但美國卻極力為法國打氣,讓其繼續打下去,並表示要全力支援法國在印支的軍事行動。美國人還對痴人說夢般的“納瓦爾計劃”極感興趣,決心向這一計劃“投資”直至取得成功。到1954年,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戰爭費用有四分之三由美國承擔,法國自己只承擔四分之一。不過,美國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到了關鍵時候,美國並不願意為法國人火中取栗,除非法軍交出戰爭指揮權。當然,高傲的法國人立即拒絕了美國人的條件,他們也就只好獨自面對奠邊府失敗的厄運了。

其實,早在五二年年底,中情局的“平”小組和南洋聯邦的情報機構經過共同研究和分析,已經得出了較為明確的結論,並送交到華盛頓,報告中稱:“象法國這樣繼續實行頑固的殖民統治,是不可能打贏這場正在發展起來的人民戰爭。只有越南人自己才會在這場戰爭中獲勝。”

但這份報告顯然不會讓法國人看到,美國繼續鼓勵法國人戰鬥下去,並給予他們很大的希望。助理國務卿羅伯遜說:“在印度支那,我們相信局勢正在扭轉。”國防部長威爾遜則斷言法國的勝利“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希望的”。

法國人拿著美元,信心倍增,積極實施起要在十八個月內轉敗為勝的所謂“納瓦爾”計劃,卻不知道美國的慷慨援助正是無數法軍士兵的賣命錢。

當然,法國人也正需要“尋求一種能夠從這場戰爭中體面地退出的辦法”,法國人認為可以造成一種軍事形勢,以便某種體面的政治解決成為可能。但是,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損失慘重的失敗,奠邊府一戰,法國人日暮圖窮,丟臉地退出了印度支那。

嗯,嗯,奠邊府是“納瓦爾”計劃的一部分,納瓦爾已經厭煩透了越盟的遊擊作戰,佔據這個要地,憑其堅固的工事和眾多的精銳部隊,法國人要在奠邊府“碾碎”越盟部隊。據說,越盟軍隊在奠邊府戰役初期,曾經因為道路原因,炮兵遲遲未進入陣地,武元甲下令停止進攻,部隊後撤。而越軍突然後撤,讓奠邊府的法軍指揮官卡斯特里無法忍受這種大戰前的煎熬,他甚至將電臺波長調到越軍的頻道,向武元甲發出吼叫:“你還在等什麼?為什麼不敢向我們進攻?你還敢不敢在奠邊府和我一決雌雄?”

高傲的高盧公雞,軍事指揮低能的法國指揮官,對即將到來的奠邊府慘敗,黃曆只能寄予同情,卻不準備出手相助。儘管南洋聯邦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上百架戰鬥機,上百架轟炸機,上百艘軍艦,可以迅速投放戰場的精銳士兵,但從整體考慮,法國人的失敗,正是南洋聯邦所期待的。

而對於法國在越南的潰敗,隔岸觀火的美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