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3 / 4)

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 作者:竹水冷

代表儘快回到談判桌上來。自然,與這種方針相配合,蘇方大大加強了沿中國邊界一線的蘇聯武裝力量。

作為對蘇聯加強邊境軍事力量的回應和防範,沿蘇聯邊界一線的中**事實力也有所加強。到一九六七年,中國沿鴨綠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部署的軍隊人數已達四十萬。

一九六八年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大大加快了中蘇對抗的升級,實際上使兩國間的對抗達到了新的水平。對中國來說,蘇聯的這個舉動是個極其嚴重的挑戰,原因是:第一,北京特別擔心,根據“有限主權論”,現在莫斯科有可能打著“拯救社會主義事業”的旗號,干涉中國的內政;第二,美國和西方容忍蘇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事實證明,它們承認同蘇聯“劃分勢力範圍”,因此一旦蘇聯對中國採取行動,它們有可能持同樣漠不關心的態度;另外,使中國人很不安的還有這樣一個事實:象越南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些對他們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擔心“同美帝國主義發生對抗”,明顯支援蘇聯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的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採取的方針是,一方面準備同莫斯科作“針鋒相對”的鬥爭;另一方面竭盡全力引起全世界對蘇中對抗尖銳化的關注,然後把同莫斯科抗衡的西方主導國家拉到自己方面。

所以說,在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寶島事件爆發前,中國方面已經很明確地確定了自己的意圖。這個時期,中國試圖表明自己在邊界問題上的立場的正確,證明蘇聯對華政策的侵略xìng質,用事實證明中國不怕蘇聯的軍事壓力,不允許象對待捷克斯洛伐克那樣對待中國。並且試圖透過採取強硬而有節制的立場,既能制止衝突不可預料地升級,又能向世界說明中蘇矛盾的尖銳、嚴重程度。

突然爆發的珍寶島事件,在發生衝突的兩個國家和全世界,引起了極其廣泛的反響。為了證明自己在衝突中的立場正確,蘇聯領導人和中國領導人都堅持認為自己在衝突中取得了勝利,並準備為鞏固戰績採取進一步的堅決行動。隨後,三月十五日在珍寶島上發生第二次衝突,這次戰鬥的xìng質更為嚴重,雙方都動用了常規軍,蘇方集中使用了火箭炮。

如果單純地講在六九年三月發生的珍寶島戰鬥的結局,那麼中方可以認為是他們取得了勝利。因為在這之後不久,中國人實際上控制了珍寶島。但圍繞珍寶島的衝突決不是由雙方要控制這個小島的簡單意圖引起的,而是有更廣泛的戰略考慮。這場突然爆發的戰鬥,使莫斯科和北京向常規軍的大規模衝突靠近了,不能不為雙方的作戰計劃帶來重大變化。

當時蘇聯軍事領導人比較瞭解中國武裝力量的潛力,因為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中國武裝力量在解放後的建設。他們在報告中特別指出。從五十年代後半期起,中國領導人大力發展核武器和其發shè裝置,卻因此減少了對裝甲兵、炮兵、運輸和通訊的投資,所以也大大降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大規模進攻xìng戰役的能力。

但是,由於中國在人力資源方面佔有巨大優勢,蘇聯軍事領導人也很感不安。蘇聯駐華使館不斷提出警告說,在“文化大革命”的húnluàn情況下,中國某些領導人,為了加強自己在爭權鬥爭中的地位,有可能下令在邊界上發動大規模作戰行動。

同時,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計劃是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但是,使用核武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得到支援,蘇聯與美國進行聯絡,試探xìng的提出聯合對核武器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的中國核力量實施摧毀xìng打擊。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係當時也很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起碼他們是這樣認為的。美國不同意聯合打擊也沒問題,最少也能讓美國保持中立吧!

可是,這回蘇聯人失算了。尼克松在同他的高階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最可怕的是,一旦讓蘇聯人開啟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的面前。到那時,美國也會舉起白旗的。

“我們能夠毀滅世界,可是他們卻敢於毀滅世界。”得出這個可怕的論斷之後,美國決定阻止蘇聯人。他們認為: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而且應該設法將蘇聯的意圖儘早通知中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