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什麼軍機大事,不事先對宋哲元打招呼,而是先通知秦德純。兼其受過非常良好的軍事教育,由陸軍小學、陸軍中學到陸軍大學,一層未缺。他學問好,能力也好,尤其是一派儒者風度,使人激賞,頗得宋哲元及全軍將士的敬重。
沒錯,秦德純1935年受國民政府指派與日軍代表土肥原簽訂了《秦土協議》,但這是國民政府的定議,蔣介石的決定,與他這個簽字人並沒有太多的關係。在日本人眼中,秦德純是“抗日中央派的中堅分子”,而宋哲元卻是潛在的和日的地方派。
在秦德純的副官引領下,黃曆走進了客廳,見到了宋哲元和秦德純。宋哲元稍黑微胖,態度有些冷漠,秦德純倒還很是和藹。
天氣有些悶熱,客廳裡開著電扇,擺著木頭的冰櫃,幾塊蒙著稻草的天然冰,在冒著冷氣,屋裡顯得比院裡涼爽。勤務兵端上西湖龍井蓋碗茶和北平最時興的酸梅湯,做為消暑的飲料。
“看來中國的軍人還是愛國的多,這是國家氣數未盡的最重要表徵。張慶餘與張硯田二位雖然按地域已劃歸冀東偽政權管轄,但人心未泯,還願棄暗投明。”秦德純笑著對宋哲元說道:“何況張慶餘他們根本就不是象李守信那類死心踏地的漢奸,如能反正,則北平三面被圍的不利態勢則有所緩解。”
宋哲元沉默著點燃了菸捲,緩緩吐出煙霧,說道:“黃老弟是吧,你去通州告訴二張,不論今後局勢怎麼變化,我宋哲元絕不當漢奸,絕不賣國!希望他們堅定立場,不再動搖,相機起事,配合我軍打亂日本人的佈署。”
“請問要如何配合?”黃曆喝了口酸梅湯,不緊不慢地問道:“起義之後,是向北平開進,還是駐紮原地不動,是向鄰近日軍主動出擊,還是堅守待援?這些事情總要有個詳細的籌劃,才能令人放心吧!”
宋哲元皺起了眉頭,不悅地望著黃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竟敢對他如此說話,當然,他也確實沒把二張反正當成很重要的事情,只是有總比沒有強,至於詳細籌劃,還真沒有。
秦德純在旁插話了,“二張反正之後,可以率部向平西方向轉移與我軍匯合。”
“對,讓他們率部與我軍匯合,共守北平。”宋哲元不知道想起了什麼,緊握著拳頭,睜大眼睛,臉上浮現出少見的激動感情,“我們這個軍打起仗是毫不含糊的,日軍雖有飛機、坦克,但我們也有大刀、手榴彈,兩軍殺到一塊,飛機坦克就不如大刀頂用。想當年,在喜峰口……”
黃曆的心在往下沉,宋哲元的話聽起來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但戰爭絕不是靠血氣之勇就能得勝的。大刀片,手榴彈,說起來,悲壯倒是多於英勇。嚴格來說,29軍確實不是一支現代化的部隊,它的一隻腳停留在冷兵器時代,而另一隻腳卻踏進了火器時代。裝備陳舊、戰術落後、軍官和士兵素質低劣,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戰敗因素。
北平要夠嗆,黃曆沉默下來,但自己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通州之行是必須要去的,絕沒有打退堂鼓的道理。他沒有再說別的什麼,依他的身分,說了也是白說。宋哲元和他的將領們還沉浸在肉搏戰取勝的幻想之中,絕不可能因為他的幾句話而改變。而且現在已經太晚了,這真是一種悲哀。他拿過宋哲元給二張的親筆信,有些黯然地告辭了。
'。。'
第五章 再赴通州
黃曆走後,客廳裡安靜下來。宋哲元撫著額頭,一副痛苦而疲憊的神情,緩緩說道:“老秦啊,日軍相逼甚急,我的身體和精神實在是有些支援不住了。”
秦德純苦笑道:“憑明軒兄一身大丈夫氣慨,何嘗願做這種與敵人虛與委蛇、委曲應付之事也?可要知道此事絕非個人的榮辱苦樂問題,實國家安危存亡所繫,中央把責任交給你我,你我便要承擔起來。”
去年的夏秋之交,蔣介石將秦德純召至廬山,報告華北態勢,並聽候機宜。蔣介石聽完華北的形勢彙報後,便嘆息著說:“日本是實行侵略的國家,其侵略目標,現在華北,但我國統一未久,國防準備尚未完成,未便即時與日本全面作戰。你想想,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