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來哪裡好聽,亂七八糟的,什麼破玩意。”
“呸呸呸,什麼玩意,江夏唱的這是什麼鬼?”
“我聽了七八遍,這他孃的是什麼東西?”
“江夏又玩花樣了。”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我早就知道江夏得玩花樣。想想江夏前兩首歌,韓流來襲和將軍令,已經有這種傾向了。”
“不得不承認,江夏這首歌很不錯,不過,歌詞呢?我很想看一眼歌詞。”
“我室友馬上就要死了,臨死之前,很想看一眼雙截棍的歌詞。”
“出來了,出來了,歌詞出來了。”
……
各大媒體平臺也沒敢真不往外放歌詞,在半個小時後,就把歌詞放了出來。
“巖燒店煙味瀰漫,隔壁是國術館,隔壁的媽媽桑茶道有三段,教拳腳武術的老闆,練鐵砂掌,耍楊家槍,硬底子功夫最擅長,還會金鐘罩鐵布衫,他們兒子我習慣,從小就耳濡目染,什麼刀槍棍棒……”
有人在看了歌詞之後,再聽歌的時候,就開始下意識的跟唱兩句,也只能是兩句,再多唱兩句,舌頭就打結了。
舌頭打結的不是一兩個,很多人在聽歌的時候,聽上一兩遍就像跟著唱一唱。
很正常的行為,可是在這次,就都不行了。哪怕是《韓流來襲》這樣的說唱歌曲,聽上一兩遍,跟著去唱都沒大問題。
“臥槽,什麼玩意啊。”
“什麼鬼歌詞,什麼鬼東西,老子舌頭都打結了。”
“唱打結的不是你一個,發音什麼鬼東西,怎麼感覺不像是普通話發音?”
“幹什麼幹什麼,怎麼發那個音?”
“那是客家話,整首歌寫的就不像是大陸的事,應該是寶島的故事。”
“江夏去寶島旅遊不是一兩次,每次時間都不短,估計那時候的原因。”
“媽個雞,誰能告訴我,這歌詞怎麼唱的?”
“我跟不上。”
“唱的太快,發音彆扭,吐字也彆扭,跟不上。”
“哪怕這麼快,這麼彆扭,怎麼還挺好聽的?”
“喂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