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給你記點紅豆呢,還是多記點黑豆啊?”
夏中隊長聽完:“紅豆,絕對要紅豆啊!再多記幾個黑豆,我這條小命不就歸您了嗎?”
石青山:“明白就好。”
夏中隊長問:“石隊長,您有什麼吩咐啊?”
石青山問:“車站上那輛日本軍列上頭,拉的什麼貨?”
夏中隊長沉吟:“這個……”
石青山:“你的中隊可是負責車站警戒的,你不會告訴我,你不知道上邊兒是什麼吧?”
夏中隊長:“知道,我知道。我這不是正要向您報告嘛……”
這段劇情就是這樣,劇本上寫的簡單,在表演的時候,江夏卻要求的很嚴格,一些細微的動作什麼,什麼時候點頭,什麼時候表現的害怕,還有說話的語氣,江夏都嚴格要求了一下。
情景喜劇的人設必須要明顯,江夏的要求其實也不難,每個角色說話的方式要定下來,比如石青山說話,就是那種帶著自信,一切盡在掌控中的從容。比如黑藤說話,就是開著外國腔的中國話,還得夾雜不合時宜的成語等。
每個角色,特徵鮮明,都必須表現的不一樣。這是情景劇跟正劇的不同,正劇可以一本正經的念臺詞,情景卻要生活化,說話都是口語化,不能太正式。哪怕是抗戰的情景劇,也得接地氣,平常人怎麼說,就得怎麼說。
所以江夏在找演員的時候,儘可能的找的是北方演員,拍攝的就是冀中故事,找一個南方演員,口音上就很難學。最簡單的就是兒化音的夾雜,北方人說話經常帶著,南方就不帶著,還有一些習慣用語,都有所不同。
要說南方演員,江夏也找了一個,就是全劇年齡最小的小石頭。他是跟蔡水根接頭的人,為了方便聯絡,以一個賣煙的小孩身份當掩護。
小石頭的扮演者,也是跟江夏合作過的演員,在《少年包青天》中,扮演錦毛鼠的崔佳,被江夏邀請來出演小石頭。他是地道的南方人,江夏請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