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肅清蜀患,荊州又亂(2 / 5)

小說:舍弟諸葛亮 作者:浙東匹夫

牧,而是改請了益州牧。這才有了劉焉、劉璋父子兩代在蜀中二十餘年的基業。

可以說,從董扶到杜瓊到譙周,學的都是“大儒辯經”的學問,只是他們辯經的方法,都是誰上位他們就幫誰找統治合法性藉口、帶路歌頌正統,所以學界地位一直很高。

之前劉備剛剛迫降劉璋時,為了蜀中的安定,也不好不給這些人面子。

諸葛亮在拿掉蜀中的地頭蛇時,第一階段也只剪除了王商、陳實那種有實權有人脈的世家豪門。但沒動這些學術名人。

現在,諸葛亮的第一階段施政已經落實下去三四個月了,形勢也稍定,他也就能放開手,敲打敲打杜瓊等人——當然,只是敲打和削弱,不是徹底搬掉。

畢竟一年之內,連續弄掉兩波原本的既得利益者,那桌子也掀得太快了,容易出事。而且對方只是提提意見,也沒多大罪孽。

只要駁回他們的意見、並且用事實證明這些空談之人的建議都是昏招,把他們的學術地位先打下去一點,也就夠了。

其他的可以慢慢來。

……

在心中想好了對杜瓊等人的打壓節奏,諸葛亮也就同時醞釀好了駁斥的說辭:

“主公推行的直五百錢,利國利民,怎麼能說是盤剝百姓各郡縣都是嚴格保證,只要拿著直五百錢,便能用於按官價購買蜀錦、井鹽、鋼鐵、茶葉、青瓷,難道還會有拿著直五百錢花不出去的情形麼”

杜瓊功課做得不紮實,因為是今天臨時聽到諸葛亮宣佈的這個決定,他之前也沒特地瞭解過、直五百錢如今能官價買多少東西了。

他還以為跟去年一樣,只能用於買蜀錦呢。所以諸葛亮一下子說出那麼多備選項,杜瓊一時也不知如何反駁。

倒是旁邊的黃權,比較實事求是,他雖然不支援杜瓊,但也忍不住出於好意提醒一句:

“使君所言甚是,但貧苦百姓,並不需要以大錢購買這些奢靡貴重之物。百姓需要的,只是以錢買布帛、糧米、雜物。

使君去年的舊法,只是讓富商們用大錢,不涉及百姓日用。今年突然給貧苦之人用大錢結算徭役工錢,實在是怕他們多遭一輪兌換盤剝。”

對於善意的補充提醒,諸葛亮當然還是會鼓勵的,他便拿出了自己的細節設想,跟黃權等人探討:

“這一點,我自然也想到過,所以,我準備花兩個月,在蜀郡和犍為宣傳新幣,要求各縣米鋪糧行、麻葛布店,也都接受直五百錢購買糧米布匹,不得拒收,也不得折價。”

諸葛亮去年在江州的那些操作,之所以能推廣,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他拿來和鍍銀幣繫結的硬通貨,是獨門壟斷的寬幅蜀錦。

那玩意兒只有黃月英改良後的新織機可以織,別的傳統技術造不出那麼寬幅優質的錦緞。所以諸葛亮說必須拿鍍銀幣或金銀來購買寬幅蜀錦,商人們就只能捏著鼻子接受寬幅蜀錦。

但今天的情況,還是不一樣的。諸葛亮要讓鍍銀幣進入“下沉市場”,而下沉市場百姓要買的東西,都不是壟斷性的物資,大部分也不是官營的。

這就要求千家萬戶的小商號甚至小攤販,都敢接受這種大錢的幣麵價值。

這個粗淺的道理,黃權想到了。諸葛亮當然也想到了,所以他就準備先用行政的命令,強推施壓一手。

聽說諸葛亮要用強制手段,旁邊的杜瓊等人只是臉色一寒,隨後搖頭暗恨。黃權則是眉頭緊皺,擔憂地指出:

“使君此法,只怕會導致百姓私藏好錢,優先把鍍銀錢花出去。久而久之,有可能導致所有東西都漲價——就算寬幅蜀錦能敞開供貨,那也只能確保蜀錦本身不漲價。而其他糧米布帛、相對於蜀錦,都有可能漲價。”

黃權會這麼想,也不奇怪。

歷史上,只要官府強推大錢,勒令百姓用,一開始也都能推下去。只不過最終的結果,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大家把良幣都窖藏起來,只想把劣幣花出去。然後大家看到劣幣不肯收,就只能普遍上漲物價。

又或者是遇到小額交易,假裝找不出錢,就不收面值虛高的大錢了——這一點,連後世魯迅先生文章裡都寫過。一遇到打仗,大家都只能把鈔票按照六七折的折扣,兌換回袁大頭的銀元。遇到用鈔票買東西的,也不敢說不收,只說找不開。

諸葛亮雖然不可能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沒經歷過那麼多後世的歷史。

但以他的智商,略加推算,結合當年王莽改幣的歷史教訓、還有這些年大哥對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