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向楊洪瞭解完犍為郡的官員人事情況後,不出數日,一份關於如何整頓、擴建犍為郡井鹽和火氣產能的政令,便從成都下發去了犍為。
如今還是四月底,農忙時節還沒過,所以大規模的徭役當然不會在這種時候徵發。
總得等夏糧收割、雙搶結束後、秋收之前,才會小規模營建。至於大規模數萬人級別的徭役徵發,更是要等到秋收之後、冬天那整段的農閒季節。
不過,諸葛亮即將要拿出來的這些技術方案,此前只是由他和大哥諸葛瑾、在實驗室層面切磋試過,並沒有實地投產的條件。所以在徵發徭役之前,讓地方官先小範圍試驗磨合技術、培養工匠手藝,還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把工匠的手藝和施工經驗積攢起來,大規模徵發徭役民夫時,才能如臂使指地指揮、擴大生產,不至於臨時忙亂低效、浪費了徵調來的人力。
而也因為楊洪的推薦,所以諸葛亮的這道最新的“技術試點政令”,就落到了張裔和王連的頭上,由他倆先主持這些工作。
如果進度夠快,辦事得力,他們自然會在今年的政績考校中得到優等,後續在犍為郡升到要職,也是理所當然。
但如果搞砸了、或者一上來就明顯毫無作為,諸葛亮也不會徇私。自然會公事公辦、將任務移交給其他考察物件儘快接手。
……
五月初八,犍為郡漢安縣。
漢安縣令王連,和剛剛從更南邊的江陽縣聞訊趕來的張裔,便在本縣縣衙之內,見到了臨時作為諸葛亮信使的楊洪。
張裔年長,便首先主動詢問:“季休賢弟,多日不見,不知使君有何鈞令”
楊洪:“好教君嗣兄得知,使君已經定下了在犍為郡大興土木的具體計劃,眼下還有些工巧方技之術,要在大規模徭役之前先實地試用。
使君調閱了犍為郡諸屬吏履歷、過往政績,認為二位或堪當此任。”
楊洪說著,便拿出諸葛亮的公文,並且把情況細說了一下。
諸葛亮命令王連在漢安縣,主持井鹽的勘探、深挖工作,讓張裔專門主持火氣資源的開發利用。王連這邊,如果挖掘普通鹽井時,發現挖出了火氣,也當移交給張裔那邊,統一處置。
為了便於工作的展開,諸葛亮還提供了一些簡易的技術圖紙,和一些文字的操作規程。
其中既有記載如何深挖豎井的,也有關於密封傳輸火氣、並且最終如何打造配套爐具、用於熬煮和冶煉等生產。
總而言之,按諸葛亮的分工,王連要重點琢磨的,就是挖井和勘探,張裔要負責的,是運氣和焚燒利用。
兩人術業有專攻,只專注一個細分領域,才能儘快出成績,把技術應用磨合落地。
王連這邊大致看完了賜給他的資料,便已覺大開眼界,驚歎不已:
“久聞使君在關東時,謀略神算便天下無三,在豫章郡時,便能以點鐵成銅、點銅成金的仙法,讓豫章銅礦增產十倍。其後無數神異利民之術,莫可名狀。
沒想到到了蜀中,也能有神異之法利我一方百姓,實在是蜀中黎民之福。只是一個尋找地下鹽滷水脈和挖井的技藝,便神乎其神。”
與此同時,張裔手頭那份技術資料更加難懂一些,細節也更復雜,他一時看不懂,聽一旁的王連如此驚歎,也忍不住先湊過來看一眼。
畢竟,張裔手頭的技術,涉及到更多材料學和密封、氣密性層面的問題,不是隻看機械結構就能直觀看懂的。相比之下,王連這兒的挖井技術,就要直截了當得多。
而送信來的楊洪,也沒有拆看過諸葛亮讓他帶的圖紙。在交到王連手上之前,卷軸竹筒的火漆封印都是完好的。
他們便湊在一起,以解好奇。
“此法看起來,倒像是用萬鈞巨錘,砸打井底,卻不知道上面那個提錘的機械,是否能足夠快吊起巨石、如此這般精準的砸落,砸下來後,對於井底的堅巖又能有多大的破碎效果。”
“這些,怕是要按圖建造一下,才能知曉了。好在先造第一臺試用的砸井機,倒也不費事。”
幾人議論著,卻不知道這個新式鑿井機器的靈感來源,其實100%來自於諸葛令君的大哥——諸葛瑾當初跟二弟切磋井鹽挖井技術時,很自然就想到了後世工地上經常看到的錘擊式打樁機。
當然,諸葛瑾也就提供一個思路,有了設想後,具體機械結構上怎麼設計,就需要諸葛亮開動腦筋了。
諸葛亮把實現方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