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對雒城圍而不攻、直接繞城南下威脅成都的方略後。
原本讓眾將苦惱不已的“雒城堅固、守軍眾多、張任擅守、王累不屈”等棘手問題,也隨之煙消雲散。
張飛魏延等人只覺眼前豁然開朗,突然看清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不過,這一切要落實,也需要不少時間。
不僅把馬超從後方排程過來需要時間。便是張飛的主力從綿竹分兵南下、先擺出強攻雒城的架勢,實則圍而不攻,也同樣需要時間。
所以法正的一切謀劃,倒也不宜立刻向下傳達,以免行事不密、走漏風聲,到時候反而誤事。這種威懾敵人的計劃,一旦讓敵人知道你只是在虛張聲勢,那可不就不靈了麼。
張飛在一夜的權衡後,決定暫時把這個計劃的保密級別,敲定為只有自己和魏延、法正、吳懿等寥寥數人知道,最多再派心腹送一封密信,聯絡後方的龐統、讓龐統走流程調來馬超增援。
甚至對於馬超,都可以暫時不說太多,只讓他到前線增援張飛,到了之後具體怎麼增援,再聽張飛吩咐行事。
而張飛下面的普通軍官,次日得到的命令,都是“我軍在綿竹休整數日、恢復綿竹秩序後,就將徐徐南下,準備強攻雒城”。
強攻前的一切準備,也都會按照真的要強攻那樣部署,絕不玩任何花裡胡哨。
同時,張飛還做戲做全套,把自己即將圍攻雒城的訊息,透過信使繞路送去南線的甘寧那一路,跟甘寧取得聯絡,希望甘寧在他包圍雒城後,能給予配合——
如前所述,南線的甘寧在突破江陽、圍攻僰道後,其實就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從僰道、南安沿著岷江一路北上,突破這幾個縣城後,直接殺到成都南郊。
另一個就是從江陽沿著雒水北上,突破漢安(自貢、內江)、資中、牛鞞等縣,最終在雒城附近沿著雒水河谷穿越龍泉山、與張飛的部隊會師,南北夾擊合力攻破雒城,再由雒城陸路進攻成都。
(注:“鞞”音pi第二聲,通“鼙”。所以牛鞞縣就讀“牛皮”,是現在的簡陽)
現在張飛在北線突破綿竹的速度,遠遠快於預期。馬上就能逼近甚至圍住雒城,也就可以接應南線的甘寧軍把雒水沿線全部打通。
哪怕雒城一時打不下來,至少圍雒城的部隊、長期圍困所需的軍糧,可以透過雒水的航運來補給。
如此一來,張飛的糧道也將不再依賴北線的陸路運輸,而是直接依賴南線的江河水運,相當於跟甘寧共用糧道了。從江州走長江逆流到江陽、再由江陽轉入雒水可直達雒城。
只要諸葛亮在江州(重慶)有足夠多的存糧、足夠多的長江航運大船,張飛和甘寧在雒城打多久,都不至於前線缺糧。
這對於守軍也會形成一重額外計程車氣打擊,因為只要讓守軍知道這個情況,他們就會絕望,意識到靠拖時間耗糧耗退張飛已經是不可能了,純粹的拖時間將變得沒有意義。
……
做完了這一切部署後,張飛按計劃讓部隊多休整了幾天,也在綿竹城下過完了新年,才施施然再次南下。
畢竟拿下綿竹的時候,都已經年底了。一場持續一個多月的血戰,雙方都傷亡不少,士卒也疲憊,確實需要恢復,一切都是急不得的。
休整期間,張飛做出的唯一實戰部署,就是每日分一批騎兵南下部署,在雒城和成都之間的要道上巡邏偵查,防的就是兩城之間的敵軍互相聯絡。
不過這些部隊也都得到了很好的輪休,而且每到出勤的日子,張飛都給了五倍於往日的賞賜,還確保有任務計程車兵、人人每天吃肉管飽。
本來就寒冬臘月的,還是大戰剛結束疲憊的時候、還是大過年的,幾重因素疊加,可不得給士兵天天吃肉,才有人賣力執行任務。
大軍再次正式開拔,已經是正月初八。經過三天持重穩健的行軍,每天只南下三十餘里,三天之後,正月十一這天,部隊終於抵達了雒城。
雒城位於雒水北岸,所以圍攻此城並不需要渡河。只要圍住東西北三面,留出南側臨河。
張飛也不想過快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也就沒有第一時間在南岸紮營,只是偶爾悄悄派出斥候隊渡河到南岸巡邏。明面上,就還是經典的“圍三缺一”佈局。
此後五六天,雒城的東門、西門、北門外,都被張飛和魏延挖出了長長的堵門壕溝,用挖出來的土修建了夯土牆,後續還準備繼續修建連線各寨的簡易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