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眼下千頭萬緒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但最關鍵的,還不是錢糧和賞賜,而是大義名分。
他覺得,這次的戰事,是象徵著天下強弱逆轉的。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就該摟草打兔子,徹底把這幾年來積累的“手下人官太小”的問題,一次性解決掉。
他有這樣的想法,有這麼敏銳的嗅覺,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原本歷史上,他也是在漢中之戰打完後,就開始考慮“徹底拋開此前劉協朝廷實授他的官職體系”,徹底另起爐灶全盤自表官職的問題的。為此還派使者封還自己揣了近二十年的“左將軍印綬”,然後請封大司馬、漢中王。
(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原文是“……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如今這一世,漢中之戰的始末、影響,雖然跟原本歷史有了較大的差距。首先這場戰役被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其次雙方的實力對比變化也跟歷史同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戰開打之前,曹劉之間的戰兵規模對比,大約是五十萬對三十萬。
劉備帶了十幾萬人入川作戰,持續半年多的血戰,損失的直屬部隊兵力,大約在兩三萬人之間——
這個兩三萬人,並不是說戰死了那麼多,也包括了那些受傷後落下殘疾、以及因為疾病失去戰鬥力不得不退役的(有些士兵本來就年紀大了,傷病之後難以恢復,也會退役)。
考慮到戰役的規模、持續時間,兩三萬人戰死或永久失去戰鬥力,這個數字是完全正常的。
不過,劉備軍藉著漢中之戰,徹底吞掉了友軍的吳懿部,這一下子就拉來了兩萬援軍。後來又得到馬超投效,得到四千西涼騎兵,後來張飛靠著新式裝備的奇襲之利,首戰擊滅龐德,又抓到一萬多西涼軍俘虜,重新交給馬超重編整頓。
雖說吳懿、馬超的部曲,在這半年的戰鬥中,也有一部分重新損失掉了,但即使把損失刨除掉,剩餘還有戰鬥力的部分,也足以把劉備本部人馬的損失,彌補掉一大半了。
這麼一進一出對沖完,劉備軍的永久性戰損,其實也就控制到了數千人的規模。
但這還不算完,因為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全面勝利,他還成建制殲滅、迫降了曹操不少部隊,抓到了很多俘虜,也接受了一部分曹軍的投降。
把這些都算上的話,光是漢中盆地內夏侯淵、曹休的降軍,就有一萬多人。還有之前陳倉道之戰、殲敵曹操嫡系四萬人,也抓了一萬多俘虜。
歷次對曹俘獲、投降都算上的話,再剔除掉俘虜反正後的二次戰損、傷病退役,最終諸葛亮幫劉備核算了一下賬目,我軍累計增加的可戰之兵,依然達到了三萬人左右的規模。
換言之,最後算總賬的話,劉備軍在今年上半年,擁有戰兵三十萬。打完漢中之戰,總兵力不減反增,膨脹到了三十三萬人左右。
多出來的部隊,一半是馬超、吳懿部曲,一半是投降曹軍轉化。
而對面的曹操,在戰前號稱坐擁戰兵五十萬。
半年多打下來,夏侯淵原本放在漢中盆地的兩萬人被全殲,曹休送進漢中盆地的三萬援軍,最後只剩幾千人突圍逃回關中,剩下兩萬多也沒了。僅這兩部分,就導致曹軍四五萬人消失了。
而曹操自己,在陳倉道中,最大的一次慘敗,就折損了三四萬人,最後夏侯淵死後、臨撤退時又被張飛打了一場大敗仗,又折損過萬。加上中間零零碎碎的戰鬥損失,曹軍在陳倉道戰場,半年裡也損失了五萬人。
漢中盆地和陳倉道,一共折損曹軍十萬——這還沒算被龐德送掉的兩萬多西涼軍。不過好在這些西涼軍戰前就沒算在曹操的賬上,是曹操開戰前才從馬騰那兒薅來的,所以並不需要從曹操那五十萬人里扣減。
而且,因為龐德畢竟沒把西涼僕從軍完全送光,最後還有楊秋帶著幾千西涼殘兵退了回來,繼續給曹操賣命,所以算總賬的話,曹操還能挽回近萬人的兵力。
這樣全部算下來,曹操折損了十萬大軍、找補回一萬新附軍,戰後總兵力,大約還剩四十一萬人。
所以,持續了那麼久的西線戰事,最終的總賬,就是讓曹劉之間的總兵力對比,
從五十萬對三十萬,變成了四十一萬對三十三萬。
益州戰事爆發前,劉備的兵力人數是曹操的六成。
打完之後,劉備的兵力人數,已經漲到了曹操的八成。
這時候,再算上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