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勸降嚴顏的時候,暗中出力了。
等嚴顏也投了之後,甘寧部後續再勸降符節縣、江陽縣等地時,就多是靠嚴顏出面,幾乎沒讓張松再親自去勸說過。
如此,在劉璋陣營的角度看來,張松的罪過也就不是很大,只是未能死戰,也就罪不及家人。
至於嚴顏,倒是不用太擔心家人,因為嚴顏的家族就在巴郡,不在蜀郡。
原本歷史上,張松被張肅直接告密坑死了。這一世,張肅僅僅被弟弟連累需要負荊一下,倒也不算過分。
劉璋無語地驅走了張肅後,平復一下心情,這才轉向王累等人,面容愁苦地問:
“諸葛瑾的檄文,和諸葛亮的《出師論》,你們都看了麼我讀書少,這其中的道理,對於士人的吸引,真有那麼強麼再強令各軍繼續堅守,真能守住麼”
眾謀士聞言,也是大驚失色,意識到主公竟然都動搖了。
黃權出於良心,還是忍不住提醒了劉璋一句:“主公……近日的連敗,非戰之罪,實乃前線諸將文武不肯用命,人心離散所致。
我蜀中將士,戰力雖確實不如劉玄德的兵馬,也不及曹軍,但真要是死守到底,戰力也不可能差那麼遠。
至於諸將投降的原因,愚以為倒也不是諸葛兄弟的檄文、論表有多麼高深。大家都是讀書多年之人,道理利弊都懂。
諸葛兄弟所言,不過是給本就動搖之人留一個面子,讓他們雖投敵亦不至於自覺恥辱。
說到底,根源還是過去兩年,劉玄德在蜀中廣播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加上他擊退了曹賊,威望正盛,還曾與我軍中一些將領,有並肩作戰之舊誼。這都是積年經營所致,主公也不必太過妄自菲薄。”
黃權這番分析,也算中肯,總算讓劉璋稍稍認清了自己一些,內心的悲涼和慌亂也沒那麼強烈了。
當然,黃權並不是執意勸劉璋頑抗到底,或者為了鼓舞他。黃權只是看劉璋頹廢成這樣,心有不忍,便就事論事把道理掰扯清楚。
劉璋嘆息了一會兒,便順勢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如此說來,按公衡的意思,後續綿竹、僰道等地的守軍,當不至於如涪城、江州、江陽那般不戰而潰瞭如若我們繼續堅守,能有幾分勝算”
面對這個問題,黃權也沉默了,並沒有選擇正面回答。
倒是王累等死忠立刻開口鼓勵他:“主公切不可自隳其志!公衡方才所言,就很有道理,前線諸將的潰敗,是劉備戰前籠絡人心太歹毒了。
如今戰前與劉備接壤的郡縣都丟得差不多了,後方將士都不曾被劉備收買,定能眾志成城。我軍便是守上一年半載,也是綽綽有餘的。
綿竹等地,還有萬餘兵馬,雒城也有兩萬兵馬,成都更是有三萬之眾。南方各城,加起來也有一兩萬之數。
我軍雖然北邊丟了二百多里疆土、南邊丟了九百多里疆土,但可戰之兵,不過從十一二萬降到八萬,主力尚存。
那些不忠不義之徒投了敵,留下的都是堅貞之士。張任、雷銅不也堅定死守了麼
雖說劉備勢大,靠我軍獨力不太能擊潰劉備,但只要拖過冬天,等來年春耕,曹操必然知曉劉備變生肘腋,到時候大軍與劉備爭衡,劉備也就顧不上我們了。”
劉璋聽了王累的話,迷茫的眼神重新漸漸聚焦,也算是看到了一條出路。
他初聞前線連敗、兵馬城池丟得一塌糊塗時,之所以動搖,就是因為覺得守下去毫無希望,覺得靠自己是打不過玄德兄了。
但王累卻給他注入了一個期待,讓他心中有了一張時間表。那就是隻要拖到開春,曹操必然會知道,再拖到秦嶺融雪,說不定就是曹軍全面進攻劉備的時候。
這就好比一個體渣,原本在體育考試做曲臂懸垂的時候,已經搖搖欲墜撐不住了。
但是監考老師遞了一個秒錶到他眼前,告訴他撐到倒計時走完就及格,這體渣也就憑空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
眼看劉璋猶豫,一旁的鄭度也趁機勸說:“主公,若是我軍如此不堪一擊,劉備縱然戰前許諾過善待,他最後真能兌現麼人心都是貪得無厭的,何況劉備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這都不是第一次了!
不管最終如何,一定要讓劉備看到我蜀中將士的骨氣!讓他知道我蜀中之士不可侮!如果是在敵軍勢如破竹時放棄,只會一世受辱。”
鄭度不經意間,倒也說出了一番類似於“以鬥爭求和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則和平亡”的大道理。愈發讓劉璋不敢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