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我就要了,不過,這個實在太貴重了,算了算了。”
“這是什麼?”羅家老三畢竟還是年輕,心裡好奇多。
關嘯手裡端著的物件,是一個圓柱,高大概5~6厘米,直徑不會超過5厘米,大小剛好能放在手心裡,應該是十邊形或者十二邊形,至於質地,猛地一看象是玉,通體發白,泛著中國古滇玉特有的光芒,在物件每一邊上,雕刻著一個個指甲蓋大小的古代篆字,兩兄弟都不認識。
關嘯興奮地衝物件哈了兩口氣,用手使勁擦了擦,然後才說:“這個東西,如果兄弟我眼睛沒有認錯的話,距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如果我腦子沒有記錯的話,現在在天津還有一件,那一件最開始是安徽李氏歷代收藏,後來輾轉落到天津,我一個師伯還帶我專門去看過,不過品相和玉質遠比不過這件……當年,郭沫若在《古代文字的辯證發展》、《“行氣銘”釋文》等著作中還專門考究過這件玉器以及上面的文字。”
作為賊門南偷一派的掌門大弟子,關嘯對於古器具的功底相當深厚――這是南偷一派一脈相承的絕學。用丁一常在關嘯耳朵根嘮叨的話來說:“做賊要做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賊,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無知,讓財富從自己手裡溜走。”
說到賊門古董古玩,故事多了去了。
在民國以前,講究古物件聚集地,北面是京師和天津衛,南面古物件最集中的則是江浙一帶,尤其是南京城,有錢人多,又是前朝的開國都城,老東西也多。當年的南偷一派總堂口就設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