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超級程式 作者:指環王

學工科商量,從別的班級調過來一個班長,朱才茂專門做支部書記。調過來的班長名叫宋光,領導幹部家庭出身,高個頭,端莊的樣子,辦事較穩,寫的一手好字,常常皺眉獨自坐在

那裡思考,能把問題分解出一二三,分析能力較強,說理較透徹,辦事有章法。只是有官氣傲氣,經常拿鼻子哼人。雖然如此,工作起來和書記合作的很好,同學們也比較支援他的工作,很快他在班級便入了黨。他知道吳為學習好,對吳為很關心,熱心扶持。

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同學,來自於內蒙的一個旗,叫王成林,中等個,為人很實在,當過中學老師,眼高,一般人瞧不起,學習較為刻苦,與吳為是最合得來的同學,因為家庭條件差為人處事顯得小氣些,缺乏主見,容易隨風飄搖,哪硬隨哪方。吳為和王成林是來往最密切的同學,兩個人在禮拜天經常遠走,一走便走出十幾裡的遠郊,觀看風景,暢談人生。王成林很佩服吳為的學習能力,經常帶著欣賞的態度評價吳為。兩個人的家庭條件差不多,都不肯亂花錢也花不起什麼錢,這樣使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說的摯友。

吳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如果成績不優異同學們會很自然地嘲笑他弱智。尤其是學習內容,他漸漸不滿足於教科書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了。他用力最多花費氣力最大的是政治經濟學,他又把帶去的拿出來,藉助蘇聯人盧森貝寫的研讀,他是經過對眾多解讀本比較後選擇了這本註釋,幫助他準確理解,提高進步很快。他對的理解是,不僅僅當做知識來接受掌握,更重要的是作為訓練抽象思維能力的過程來理解和掌握,他特別喜愛去體驗那本書裡論述問題有一種縱橫無阻的氣勢。他把比喻作知識領域中的遠洋深海。他總結說,在他讀過的所有書籍中,給他帶來的收穫最大,使他掌握了抽象思維的方法,擁有了抽象思維能力,這恰恰是搞經濟學的基本功。他很快被全校師生所知,學生老師們議論,全校就這麼一個人讀。

同學們學習的潮流已經由熱變淡又由淡變冷,興趣很自然地開始轉向,男女同學之間開始相互注意,特別重視與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搞好關係以後有個好去向,有條件的比如宋光經常到校長處走走看看,被耽誤的人們既然已經被耽誤了便用繼續耽誤下去也沒什麼了不起來安慰自己。吳為卻始終保持昂揚的學習激情。他的表現,先是贏得一片讚揚聲,後來漸漸地沉默了,逐漸聽到不同聲音,產生了他在中學時代的那種緊張感,與自己學習環境的緊張感。他仍然堅持把學習看做是學生的天職,學生要以學為本,務些其他的那是不務正業。

班主任對他不滿意但也不好拿他怎麼辦,班級幹部們對他也不滿意。吳為抱著學習至上的態度,一個勁兒地專心致志學習,在工作上不熱心配合支援班長工作,後來班主任看吳為的學習成績好,把學習委員換成了他,但他還是一條道走到黑,對班級工作不主動不積極,被動應付,班主任召開班級幹部會議,也善意地批評吳為,說他一頭鑽進裡去了。

同學們中間漸漸聽到不同聲音,因為他主攻政治經濟學,其他學科有所偏廢成績上不去,便議論他,學習那麼用功怎麼成績反而上不去。

他保持著一種原始般的尋求知識的衝動,使自己不顧一切,脫離實際脫離同學,有獲得豐富知識伴隨的喜悅,也有不理睬人情世故被孤立出來的苦惱。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學習變成生活的惟一內容,他卻執意地把學習當成了惟一。

<ahref=>起點中文網</a><a>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a>

第二十章 執著學習伴生的孤獨

吳為在學習中注重總結概括提煉,總結出學習成功的三要素:目的、毅力、方法。沒有目的,也就沒有毅力,也就沒有必要去尋求方法。毅力和方法,又制約著目的的實現。他認為,沒有崇高的目的,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缺乏動力的活動,遲早要導致平庸。崇高目的也不是平平常常產生出來的,來源於一定的認識。有人說,學習的敵人是自滿自足,倒不如說是缺乏目的。有人所以自滿自足,是因為他所求已經達到,他覺得自己可以站在那個地方不用動了,也能夠很好地生活、工作了,學習這種艱苦勞動也就失去繼續進行的動力。

學習沒有崇高的目的,學習就好象是一種盲目的活動,缺少一種固定的、牢不可破的吸引力。生活中能夠吸引人的事件,是千千萬萬的。只有明確的目的,才能保證心理活動的專一。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