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蜀漢儒將 作者:圈圈

為強,將他剿滅,才能保我西川平安啊!”張任不顧劉璋怒火中燒,也是苦苦諫道。”張將軍,劉皇叔志在北伐,趙將軍在漢中整頓軍備也是常事,張將軍對此這般看重,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蜀郡太守楊洪皺眉道。

“唉!”張任長嘆一聲,隨即澀然道:

“我原本以為我有些杞人憂天,但是日前聽了公衡的一番話,才知道我竟然是低估了趙峰這廝。此人陰險狡詐,不著痕跡,便讓我西川根基不穩啊!”

“公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劉璋聽張任說得這麼嚴重,也是發現有些不對了,連忙向黃權詢問詳情。

“唉!”黃權也是嘆了口氣,這才開口道:“主公可還記得,當日巴東和宕渠兩地百姓,為張魯所惑,大半迂往漢中之事?”

“確有此事,後來公衡不是諫言,從蜀郡等地遷移百姓至巴東與宕渠嗎…)現在張魯已然伏誅,豈不是高枕無憂,又有何不妥暱?”劉璋有些奇怪地問道。

“主公有所不知,張魯雖已伏誅,但是趙峰在漢中招募流民,開田養兵。蜀中百姓,多有舉家前去漢中者。更兼此人不問來路,凡是前來投奔之人,盡皆收留。如今我川中不少富戶家中的家僕佃戶,亦是逃去漢中!趙峰坐鎮漢中不到四個月,已有不下於五萬百姓,從我西川迂去漢中!如此一來,不出兩年,我西川百姓,半數將歸漢中所有!”黃權這才將事情原委道來。

“竟有這等事?”劉璋聞言也嚇了一跳。

就算他腦子再不靈光,也應該知道百姓流離失所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自己兵力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少,競爭力越來越小,別人想收拾他也越來越容易。不過劉璋隨即又想起一個問題,當下也是有些奇怪地問道:“為何我西川百姓,會遷往漢中呢?”

“唉!”這次黃權是真的徹底無奈了,半晌才有些艱難地開口道:“趙峰在漢中薄賦輕稅,開渠引漢江之水澆灌農田,加之漢中土地肥沃,百姓為逐利,紛紛舉家遷往漢中!”話說到這個地步,基本上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就是人家漢中搞得比你西川要好,百姓這才遷往那裡。其實趙峰所做的也沒什麼,就是把從前在會稽和荊南的那一套照搬過來了,分分田地,吸引入當兵,然後深耕細作,多收點糧食。不要小看這些小把戲,如此一來漢中百姓日子自然比西蜀要好得多,也自然更有吸引力。

“什麼?”劉璋聞言也是一陣無語,以他的智商,自然找不到解決這些問題自勺辦法,最後也是問道:“依公衡之見,該當如何?”

“唯今之計,只有趁著趙峰尚無防備,直接派遣精兵強將,殺往漢中,將其一舉剿滅,以絕後患!再派遣可靠的大將守住各處關隘,以防劉備來攻!”黃權想了想道。

“主公不可!”霍然起身的法正卻是提出反對的意見,不顧黃權和張任有些難看的臉色,法正急聲道:“主公,如今趙將軍只是治理漢中,未曾興兵犯我西川。更兼其人曾助主公剿滅張魯,如今我等不宣而戰,貿然興兵相攻,豈不是忘恩負義,到時候天下人會如何看待我等,如何看待西川之人?諸公又有何顏面去教導子孫,治理地方?”

忘恩負義這種事情好做不好說,尤其是對這些一輩子最是顧惜名聲計程車大夫來說,要他們堂而皇之擺明了恩將仇報去攻打人家,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出來。

“那依孝直之見呢?”劉璋現在已經徹底沒主意了,看法正說得這麼義正詞嚴,頓時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了。法正低頭想了想,這才開口道:“主公,依正之見,趙將軍在漢中開田養兵,雖是有損我西川,但是未必是有心為之。再者,趙將軍也是當世名將,又是劉皇叔麾下大將。一旦妄動刀兵,只怕我西川百姓兵連禍結,從此即將永無寧日了!

“那依孝直的意思,還是不發兵了?”劉璋聽了法正的話,頓時又傾向於不打仗了。事實上劉璋自己就不是個喜歡打仗的人,能不打仗對他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了。

法正思索良久,這才開口道:“主公,您看不如這樣:我等派遣一人前去南江城,就言奉主公之命,為答謝其剿滅張魯,特設宴款待趙將軍。於席間埋伏下兵馬,待其人到之後一舉擒獲,逼迫其退出漢中!如此一來,也可不傷人命,而奪下漢中。”

法正話裡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做事留點後手,別輕易和劉備集團徹底鬧翻臉,否則的話以後西川可就沒安生日子了。不得不說這個提議倒是很對劉l章的胃口,生性比較懦弱的他,向來對戰爭沒什麼興趣。聽了法正這話,也是忙不迭地點頭道:“正是正是,孝直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