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3)

馨的生活場景,又有喜笑怒罵和冷嘲熱諷的革命性描繪。特別令我陶醉的,是小說中對大自然有出色描繪。在歌德筆下大自然彷彿是有知的,它隨維特心情的變化而變幻自己的色彩和風格,它時而和煦溫暖,嫵媚動人,時而粗獷狂暴、寒氣逼人;時而歡快明朗,時而憂傷昏暗,它是主人公心靈的一面鏡子。我還記得在北京大學學習時,初夏時分躺在未名湖畔的草坪上誦讀《維特》的情景,當我讀到“我整個靈魂都充滿了奇妙的歡快……”這封信時(1771年5月10日),自己心裡也充滿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對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生出無比的親切感,當我讀到陰鬱、悲壯的莪相詩歌以及描寫山洪暴發的場景時,心中也起了寒慄。那時候我就萌生了翻譯《維特》的願望。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由於種種原因,心中的夙願一直未得實現。這次應譯林之約,重譯《維特》,終於圓了青年時代的夢。翻譯的時候,我竭力捕捉原作的風格,想盡可能地再現原文憂傷、典雅、流暢優美、激情澎湃、詩意濃郁的特點,在譯文的遣字造句方面頗費了一些斟酌,有不少書信我是把它作為散文詩來譯的。

郭老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卷首刊有《綠蒂與維特》一詩: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

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

這是我們人性中之至聖至神;

啊,怎樣從此中有慘痛飛迸!

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

請從非毀之前救起他的名聞;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語:

請做個堂堂男子罷,不要步我後塵。

有人問,近年出的其他幾種《維特》的譯本怎麼都沒有這首詩?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得知,《維特》的初版並沒有卷首詩,1775年出第2版時歌德才分別於上、下篇之首各加了一首主題詩,郭老所譯卷首詩的前四句置於上篇卷首,後四句放在下篇之前。但後來的版本中這兩首詩沒有再用,據現在的版本,拙譯《維特》上、下篇卷首也都未加題詩。關於小說書名的原文,現在一般都寫作《DieLeidendesjun-genWerther》,但也有個別版本Werther之後還加有一個s,即《DieLeidendesjungenWerthers》。後者是歌德青年時代的寫法,歌德晚年對於人名第二格的書寫喜採用現代德語弱變化的形式,即人名後面不加s。小說1824年的版本,歌德就把Werther後面的s去掉了,拙譯所據版本原名就是採用歌德晚年的用法,Werther後面未加s。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