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繼筠意外地病故了,他的幼弟李繼捧繼位。關於李繼筠的死因,至今還是一個迷。不過據推斷,被人暗殺的可能性很大。李繼筠死後,考慮到他的兒子年紀尚幼,這才他弟弟李繼捧繼承了夏州的統治權。這樣的做法在夏州不是沒有先例的,當初李思恭死後,就是弟弟李思諫擔任留後,再把位子傳給李彝昌這樣才保住了夏州的一片江山。可是,李繼捧畢竟不是李思諫,他沒有李思諫那樣的威望,不足以服眾。於是就從李繼捧繼位的這一刻起,夏州,這片從李思恭封定難軍節度使(公元881年)打下來的李家苦心經營至今已逾百年的夏州的天空,這片在五代政權紛亂的年代裡夾縫求生不斷發展的夏州的天空,這片在北宋建國方興未艾時大表忠心以求生存的夏州的天空,這片党項羌人用鮮血好不容易守住的夏州的天空,這百年來雖有小亂卻巋然不動的夏州的天空就要變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十一章 突現危機(3)給也不一定比拿光榮
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宋太祖趙匡胤自繼位之初,就採取各種手段全力以赴消滅地方藩鎮割據勢力。對內,採用“杯酒釋兵權”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動作剝奪了地方藩鎮的兵權:對外,徵南逐北平定“十國”。這些措施趙匡胤都運用的得心應手,出了兩次攻打北漢因為準備不足不了了之以外,趙匡胤的“大一統”計劃進展的還算比較順利。可是如此順利的政策,到了西北卻碰了“軟釘子”。這是為什麼呢?第一,夏州李家雄踞西北幾百年了,党項拓跋氏在西北少數民族中具有極高的威望。本來党項有些人就已經開始看不起中央政權了,如果再在處理夏州政權的問題上出什麼差錯的話,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宋王朝與黨項之間的民族矛盾,這是當時正處在“拓土”階段的趙匡胤不願意見到的。第二,夏州李家多年來擁兵自重,不斷地在一次次“勤王”和“反圍剿”中壯大自己的勢力,如果貿然出兵的話,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趙匡胤也不想除了垃圾北漢以外給自己在樹一強敵。第三點,這點尤為重要,因為夏州李家“世篤忠貞,雖為西北西北之捍,可為無負於宋者矣”。就憑這個,宋就找不到收拾夏州政府的口實,要想解決夏州問題就出師無名。
可是宋王朝是不可能總這麼放著夏州在那不理的,只不過是時機未到而已。如同趙匡胤有生之年都沒打進太原一樣,這個時機又落在了宋太宗趙光義的手裡了。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終於拔掉了北漢這根釘子,基本上算了實現了“大一統”的局面。伴隨著北漢的滅亡,宋、遼之間戰略緩衝地的消失,宋、遼以及夏州李家之間的關係就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而這個時候,夏州李家的內部又因為繼承權問題出現了自定難以來最大的危機,這下可是樂壞了趙家老三。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事還得從李繼筠的死說起。李繼筠死了以後,因為他的兒子尚且年幼,所有就由他弟弟李繼捧做起了夏州的留後。要說這兄終弟及之事,其實也不算什麼新鮮事,趙光義不就是剛接了哥哥的班嗎?再說了,想當初李思恭死了以後,也是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不也是弟弟李思諫做了幾年然後再傳給思恭後代的嗎?可是這李繼捧跟李思諫和趙光義都比不了,那兩個人都是開疆之臣,都有著極高的威望,足以服眾。像他們那樣的人繼位的話,即使有人不樂意也沒人敢說什麼。可是李繼捧不一樣,他那點本事實在是不足以服眾的。於是,也就出現了“繼捧以季弟襲職,失禮諸父,宗族多不協”的盛大場面。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銀州刺史李克遠和弟弟李克順起兵奇襲夏州,妄圖以武力將李繼捧趕下臺取而代之。可是不知怎麼走漏了訊息,被李繼捧提前知道了。這李繼捧就是在沒出息他也不能坐以待斃,等著人家砍自己的腦袋啊,於是埋下伏兵把李克遠給活捉了,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
李繼捧這一殺李克遠算了捅了馬蜂窩了,他的那些叔叔伯伯們更是不幹了。要說以前夏州也不是沒遇到過內亂,可是那都是夏州自己解決的問題,根本就不需借旁人之手,可是這次卻有人打起了中原朝廷的主意。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五月,繼捧的另一個堂叔綏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向汴京方面上表,稱這個李繼捧不應該承襲夏州最高長官的職位,“恐生變亂”,建議宋朝召其入朝,目的也是在借宋朝之手,解除繼捧節度使的職位。趙光義正愁找不著機會收拾夏州呢,李克文這一上書可算是給了他機會了,可也給了宋一個對峙了兩百年的敵人,難怪後人評價說以後李繼遷舉兵反宋“致事者李繼捧,肇事者李克文也”。
趙光義一看機會自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