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于丹莊子 心得 作者:千頃寒

的事情,這是因為心理上缺一腳缺一個手臂,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這麼容易被人看見。某種意義上講,心理上的醫生更多的要靠自己,要靠我們看見自己真正的缺失(于丹心語)。

這種缺失有可能是在某一種偶然的機遇下,自己的一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不經意地受到了一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澱下了一種毛病,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回頭來看,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地順應生命形態,那麼首先把這些個遺撼和殘缺都接受下來,不要委曲,不要較勁,而想想怎麼樣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

莊子還寫過一個人,叫做哀駘它。衛靈公聽說了這樣一個人,而且後來他見到了這個人,他就去孔子說,他說有一個面貌特別醜陋的人,叫哀駘它,但這個人有一種神奇的魔力。男人如果跟他待上一段時間的話,就會因為留戀這個人的德行,覺得這個人是個好朋友而離不開他,女人一旦跟他見了面,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女孩子就回家去跟父母說,說與其為別人妻,寧可為夫子妾,我就算是給他做妾,我都不嫁到別人家去做正房。說這樣的女孩子,我聽說有十幾個,而且人數還在增長,他說這人就怪了,我也沒看見他有多大的作為,也沒有很清晰的主張,我經常看見他無非就是附和別人的一些意見,那麼我就因為對他好奇,我後來就把他給請來了,請來我跟他相處,我就發現很舒服,不到一個月,我就特別信任這個人,然後魯哀公就問孔子,你說說看這個哀駘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在《莊子》中,有太多的故事是莊子假託孔子之名,他無非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這個人外在形貌平平,但是他內心有一種人格的力量,他不知不覺地可以把人吸引在他的身邊,而一個人真正的力量,並不表現在某種卓著的才華,某種炫耀的技巧,真正這種內心的能量,有可能就是一種和緩的對人的這種凝聚(于丹心語)。

其實我們翻開《莊子》,從第一篇《逍遙遊》開始,到他所列舉的凡此種種這些人,這裡面一直貫穿著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大與小的區別。大與小絕不是好看與難看之分,真正的外在形態與內心境界,有時候相去甚遠,莊子告訴我們,這些表面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甚至是形貌恐怖的人,並不排除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大境界,是我們這些健全人不能比擬的,有些人可能由於自己的健全、機敏、矯捷,反而使自己受制於心。

其實看莊子的文章,有的時候會覺得無邊無際,看眼前的影像,會覺得他描述出來的一切奇異想,都超乎我們活經驗之外,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站在我們的內心去看,我們是可以對應上一個又一個影像的。我們到底有哪些隱疾,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心理障礙,我們到底有什麼童年的陰影,我們有什麼人生的缺憾,這一切一切是不是都像描述的這些人呢?而這些人他們以德行的超越,是不是會給我們一種想法,給我們一種勉勵,是不是能夠讓我們知道在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在調整你的位置時候,可以有一種參照。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說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垃圾和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有很多財富,無非是放錯了地方,李白的詩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每一種有用和無用之間,只不過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質地,和你所處的環境之間,是一種什麼的匹配。舟舟是一個奇特的例子,他以那樣的一種智力,而成為一個天才,他超越了凡間的評判,而我們每一個人,就目前而言,是不是在以凡間的評判標準,在評價著我們自身的功能呢,所以其實看遍了所有的這些奇人,看遍了所有的異相,在這裡面能夠看到莊子給我們指出的每一個人放低平常心,無論這些人是受刑的,還是先天的,無論他們肢體上殘疾了,還是他們智力上有缺憾,而這種殘缺靠心智可以補足,靠精神與天地之間遨遊,可以去完善,這大概就是莊子對於我們今天人,一種最好的啟發,在這種啟發中,我們可以抵達他那種天地共往共來的逍遙境界。

六、談笑論生死

p米p花p書p庫p http://www。7mihua。com

[畫外音]生與死,是人生起始的兩個端點,而人生就像一條不歸路,當你走到終點時,才會想起途中的遺撼。莊子之所以能夠笑談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的變化。于丹教授認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面對死亡。那麼,在生活中,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事物,會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釋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