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發率為多少,可是這射速已經讓他很高興了。
三十五分鐘一百發,射速已經很接近了三發一秒。固然,這些親衛都是絕對的用槍老手,不是一般的中華軍士兵可以相比的,但是這速度也絕對超過了燧發槍。
眼下這還是在雨水中,如果是天清氣朗,每秒三發絕對可以達到。
“皇上,十杆火帽槍,一百發試射擊發率分別為:91、90、87、90、92、88、91、86、85、90。平均擊發率——89。”
“好——”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梁綱拍手叫好。站起身來,看向軍備部的目光充滿了讚賞和喜悅。
戴隨堂一班子人也各個喜氣揚眉,幹了好幾年,後膛槍一點進展都沒,自己人在軍備部裡頭都有些太不起來了。而今天做這個火帽槍,終是讓他們一掃心中的晦氣了。
“到室內靶場試射。火帽槍、燧發槍各十支,一百發起,比一下射速。”
“臣遵旨。”
比試很快就有了結果。火帽槍、燧發槍一百發試射,前者只用了30分24秒,後者卻整整耗費了41分50秒。
擊發率,一邊是95,另一邊是87。
兩相對比,火帽槍完勝燧發槍。而且就準確率來說,火帽槍也不比燧發槍有絲毫的遜色。
兩種本質不相同的發火機構造就了這麼一場高下分明的比試。燧發槍是由燧石打擊擊砧刮落的火星粒子濺落在下面的火藥池裡引燃火藥,也就是傳火藥。
傳火藥燃燒時的火藥燃氣再經由由槍管內膛與火藥池之間的橫向傳火孔引燃槍管裡的發射藥將子彈發射出去。發射藥爆炸時產生的火藥燃氣除了推動彈丸前進做功外,一部分還會順著球形彈丸與槍管間的空隙(也就是遊隙)洩漏出去做了無用功,還有一部分會順著橫向傳火孔洩漏出去造成能量損失。
因為燧發槍的傳火孔在發射藥爆炸時是不封閉的,一部分火藥燃氣從傳火孔噴出來和原本引火藥的爆燃會造成炫目刺眼的亮光,而由於士兵射擊時右臉貼著槍托眼睛瞄準前方目標時這種亮光會使持槍計程車兵產生暫時性的失明,並且伴隨著火藥燃燒時產生的刺鼻硫氣體也會給士兵產生相當大的心理負擔【不是每一次都有】。
所以,步軍士兵在扣動扳機前一般會將頭扭在一邊或是閉上眼睛等子彈發射出去以後才會扭過頭來或是睜開眼睛,以避免刺眼的亮光對眼睛造成傷害。在燧發槍大規模排射使用的早期,不少的歐洲士兵就是由於火藥燃氣爆發時產生的刺眼白光而造成失明甚至是徹底毀壞右眼。因此說前裝滑膛燧發槍的精度差,除了槍管間隙造成火槍本身射擊精度差之外,與士兵不能同步跟蹤目標進行射擊也有一定的關聯。
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眼下的軍備主力燧發槍,還依舊有這樣的隱患存在。
而火帽擊發槍就完全不同於燧發槍了,雖然擊發槍也有傳火孔,但是傳火孔的外面卻螺接了一根l型的金屬傳火管,傳火管的另一頭朝上則用於安裝火帽。擊發槍的擊發元件要比燧發槍來的簡單的多,燧發槍的擊發部分是由上下兩片帶內孔螺紋的夾鐵透過一根可旋轉預緊螺柱將燧石固定在兩片夾鐵中間,火槍發射時由夾鐵中間的燧石撞擊前方的鋼片【擊砧】來產生火星粒引燃下方火藥池中的火藥。但是長時間的射擊產生的震動會有使燧石松動甚至脫落的可能性,這樣在戰場上對精神高度緊張計程車兵來講是致命的
想想看,雙方的將士都在紅著眼以命相博,自己手中的槍卻突然因為燧石的鬆動不能及時擊發,這樣的心理壓力是異常恐懼的。而且燧石不發火的原因還有過度使用或是潮溼的環境等等。
在現在的歐洲,拿破崙麾下的法軍在每一場大規模作戰前,都會重新更換自己火槍上的燧石,以免戰場上出現倒黴情況。而普魯士因為本國之內沒有上好的燧石礦,普魯士軍的軍用燧石都需要英國人的支援。
與燧發槍相比火帽擊發槍卻簡單的太多了,它不需要夾鐵更用不著燧石,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個鑄造或打造的整體式金屬擊錘。擊錘頭部有內凹,可以和傳火管的頭部齧合,當然這種齧合也只是大略上的齧合,嚴格來說是稍大於傳火管外徑的。
扣動扳機時擊錘頭降落打擊在傳火管頭的火帽上,之後擊錘頭凹槽緊壓火帽從而密封住傳火管,實現槍管尾部的密封,減少或杜絕了槍尾傳火孔火藥燃氣的洩露。這樣的構造比之燧發槍來說較簡單的多,效能也可靠的多,畢竟槍支的零部件越少意味著出事故的機率也越少,維修也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