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名單開出三十人,謝枋得在裡面,邀功的官吏找到他,強迫他北上。到北京後,他被安置在憫忠寺,他看到寺裡曹娥碑,想到曹娥這個為了找父親的屍體,十四歲就自殺了的漢朝女孩,感慨:〃小女孩都能做到,我不能不如你啊!〃遂把自己餓死在憫忠寺裡。死的時候,六十四歲。
憫忠寺,就帶著這樣悲倫的身世,從歷史走了下來。在十四世紀,當憫忠閣還沒倒塌的時候,一個生在元朝的第一個皇帝時候、死在元朝最後一個皇帝時候的老人張翥,曾為它留下一首哀婉的律詩,那是:
百級危梯溯碧空,
憑欄浩浩納長風。
金銀宮闕諸天上,
錦繡山川一氣中。
事往前朝人自老,
魂來滄海鬼為雄。
只憐春色城南苑,
寂寞餘花落舊紅。
在〃寂寞餘花〃的時候,開始了本書的故事。
第二章 寂寞餘花
時間是一八八八年,是清朝第九個皇帝光緒十四年,中國、的戊子年舊曆正月初二日的上午,一個近三十來歲的青年人,一對有神的大眼睛,緊閉著嘴,有點黑,一臉廣東人的長相,留著辮子、穿著灰色長袍、外套黑馬褂、腳穿禦寒的毛窩,漫步走向憫忠寺來。那時候憫忠寺已經改名法源寺,改了一百五十六年了。法源寺在北京宣武門外西磚衚衕,遠遠望去,並排的三座大門,每座都對開兩扇,門頂上是厚重的宮殿式建築,門與門之間是牆,牆頭也同樣鋪上琉璃瓦。這一排山門建築,第一印象使人覺得厚重,好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