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小說:北京法源寺 作者:

夷夏、中外、強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變、去留、因果、經濟(經世濟民)等等,都在論述之列。這種強烈表達思想的小說,內容豐富自是罕見的。

為什麼罕見?因為《北京法源寺》是歷史小說。一般歷史小說只是〃替楊貴妃洗澡〃、〃替西大後洗腳〃等無聊故事,《北京法源寺》卻全不如此。它寫的重點是大丈夫型的人物。這是一部陽剛的作品,嚴格說來,書中只有一個女人,並且還是個壞女人,其他全是男性的思想與活動。它寫男性的豪俠、男性的忠義、男性的決絕、男性的悲壯。但它並不歧視女人,從光緒的珍妃的哀怨、到譚嗣同的閏妻的死別,都可反映出這些,只是它的主題不止於男女之情而已。

《北京法源寺》中的史事,都以歷史考證做底子,它的精確度,遠在歷史教授們之上(例如張灝寫《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作者儼然譚嗣同專家,但書中一開頭就說譚嗣同活了三十六年,事實上,譚嗣同生在一八六五,死在一八九八,何來三十六年?)。在做好歷史考證後,儘量刪去歷史中的偽作(例如根據王照《小航文存》和唐才質《戊戌聞見錄》,譚嗣同在獄中,不可能再寫信給康、梁),而存真實。不過,為了配合小說的必要,在刀口上,我也留下關鍵性的可疑文獻(例如譚嗣同獄中詩,〃去留肝膽兩崑崙〃的事,我在《歷史與人像》中早有考證,但這是歷史學的範圍,不是小說的範圍,在小說中,我另做處理),甚至還有將錯就錯之處(例如譚嗣同孫子譚訓聰寫《清譚復生先生嗣同年譜》中說〃親赴法源寺訪袁〃,但照袁世凱《戊戌日記》,他住的是法華寺。但我為了強調法源寺的故事性,特就年譜將錯就錯處理)。

大體說來,書中史事都儘量與歷史符合,歷史以外,當然有大量本著歷史背景而出來的小說情節,但小說情節也時時與史事掛鉤,其精確度,別有奇趣(例如書中描寫譚嗣同看到的日本公使館〃那一大排方形木窗〃,事實上,是我根據一九00年的一張日本公使館的照片做藍本寫出來的。又如整個有關法源寺的現狀,是許以祺親在北京為我照相畫圖的;有關袁崇煥墳墓資料,是潘君密託北京作家出版社李榮勝代我找的;有關康有為、譚嗣同故居現狀,是陳兆基親自代我查訪的……)。清朝史學家說〃中有苦心而不能顯〃、〃中有調劑而人不知〃,大率類此。

史事以外,人物也是一樣。能確有此人、真有其事的,無不求其符合。除此以外,當然也有塑造的人物,但也儘量要求不憑空捏造(例如小和尚普淨,他是三個人的合併化身,就參加兩次革命而言,他是董必武;就精通佛法而言,他是熊十力;就為共產黨獻身做烈士而言,他是李大釗。我把他定名為〃李十力〃,並在李大劊等二十人被絞名額中加上一名,就是因此而來。又如在美國公使館中與康有為對話的史迪威,他確是中文又好又同情中國的人物,我把他提前來到中國,跟康有為結了前緣)。這類〃苦心〃與〃調劑〃,書中亦復不少。

總之,寫歷史小說,自然發生〃寫實的真〃和〃藝術的真〃的問題,兩種真的表達,小說理論頭頭是道。《北京法源寺》在小說理論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視過去的小說理論,也不重視現代的,因為它根本就不要成為〃清宮秘史〃式的無聊小說、也不願成為新潮派的技巧小說,所以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該趕快〃過橋〃的,也就不多費筆墨;該大力發揮的,也不避蕭伯納(G。B。Shaw)劇本《一人演說》之讖。正宗小說起於十八世紀,紅於十九世紀,對二十世紀的小說家說來,本已太遲。艾略特(T。S。Eliot)已咬定小說到了福樓拜(Flaubert)和詹姆士(Henry James)之後己無可為,但那還是七十年前說的。艾略特若看到七十年後現代影視的挑戰,將更驚訝於小說在視覺映像上的落伍和在傳播媒體上的敗績。正因為如此,我相信除非小說加強僅能由小說來表達的思想,它將殊少前途。那些妄想靠小說筆觸來說故事的也好、糾纏形式的也罷,其實都難挽回小說的頹局。

在一般以小人物為小說的矮叢中,我高興我完成了以大人物為主角的這部《北京法源寺》。寫大人物是多麼振奮自己、振奮人心的事!書中大人物之一譚嗣同,他以身殉道、〃踔屬敢死〃(章大炎語),更是〃清季以來〃、〃一人足以當之〃的〃真人物〃(熊十力語。)他一生心血,全在《仁學》一書。寫成之後,他感於臺灣新喪日本之手,乃不用真名,而以〃臺灣人所著書〃顏其封面,借哀濁世。如今,我獨處臺灣,寫《北京法源寺》,〃臺灣人所著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