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婿需要遼陽歸宋,金五部更需要一個機會苟活。”
“三家各取所需,岳母大人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又何來用心呢?”
蕭惠神色一鬆,顯然唐奕並沒有因為此事心存芥蒂。
而另一邊的蕭母還未從唐奕那句“心中都有一個故國”中回過神來,又聽了唐奕為她的這番辯解,登時百感交集,無以名狀。
自己名為借情言事,實則算計無數;而唐奕卻是借事言情,一片赤誠。
孰高孰低,孰真孰信,高下立判。
“本宮。。。。”老太太向唐奕一拂。
“慚愧!”
。。。。。。
其實,三人現在所說的並不難理解,只不過是把蕭家歸宋這件事放在什麼角度來看的問題罷了。
若從唐奕和大宋的角度出發,蕭母講情不講理,又以那樣的方式逼蕭家提前投宋,是在幫唐奕,也是在幫蕭家,更是在幫大宋。
可是,若放在全域性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了。
這也是唐奕後來才意識到這老太太的厲害,才想通的一個問題。
那是之前所有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蕭家歸宋,到底意味著什麼?
換句話說就是:得利最大的,到底是不是大宋?
還真的很難說!
說不定是。。。。。。
是大遼。
沒錯!就是大遼!
表面上看,大遼失去了遼陽和後族,是受害者。
可是,正如唐奕胸有成竹的北上一樣,遼陽的命運可以說從五國部起了歹念那一天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這是一個沒有懸念,沒有任何變數的結果,遼陽早晚要姓宋,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遼陽於大遼,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耶律洪基不能放手,不然於大遼臣民沒法交待,於耶律祖宗更沒法交待,於皇權威儀亦不能交待!!!
他只剩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抱著一絲希望與五國部硬拼。
拼到死,他也要把遼陽打通,否則招惹大宋反失渤海,養虎女真北方大亂,再加上一個征戰不休勞民傷財,這三條就能要了他的命。
縱使拋開那三個問題不說,單是這一年來遼朝先戰大宋,後伐五國部,且接連失利。
南邊與大宋的戰線一度壓到了澤州,北邊的五國部又搶到了臨璜,本就內難交困,又是南北兩線作戰,大遼已經有些力不能支。
如今又陷在遼陽這個泥潭之中鏖戰不休,這種局別說是遼朝了,就是大宋也折騰不起啊??
但身後的大宋正好相反,可謂蒸蒸日上、日新月異,是穩穩的坐山觀虎,看著大遼和五國部鬥得你死我活,美的不行。
。。。。。
所以,有遼陽對耶律洪基很重要,沒有遼陽對耶律洪基更重要。
重要不是遼陽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大遼已經打不起了。
此時大遼已經是入了險地,再不休養生息,止戰養民,必有後禍。
而蕭家投宋,大遼與五國部之間也就沒有了打下去的理由,正好給了大遼一個最好的停戰藉口,也正好讓耶律洪基找機會喘口氣。
。。。。。。
不得不說,蕭母雖是一介女流,卻有縱覽全域性的眼光能看清這一點,又能在蕭家、大遼、大宋,這種親情複雜的局面之下決然行事,在唐奕到遼陽的第三天,就用那樣的方式逼蕭家投宋。
別的不說,單是這手腕,就足夠很多人學上半輩子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國。”這句話一下就說到蕭老太太的心坎兒裡去了。
可以說,蕭家早投一天,大遼就在與五國部的戰場上少消耗一天。
做為大遼的長公主,她這是用自己的一世汙名來給耶律洪基搶時間。
這才是蕭母最深的一層用意,連蕭惠這種老狐狸都沒看出來,你就說這老太太有多厲害吧?
。。。。。。
但是,話說回來,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唐奕很難去評價蕭母的作為是對還是錯。
以情動之,許給唐奕一個“一講三不講”,是真心嗎?
是真心!
蕭家投宋不是詐降,老太太自己很清楚,這一步走出去,就再也回不了頭了。所以她才沒和唐奕講任何條件,只講情。
但是,既然要叛,又為何幫大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