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這三四個月,中原精才盡聚京師,正是相互切磋、互補互進的好時機。
與往年不同,從前最受貢生歡迎的狀元樓、魁星樓、文昌樓等客棧、酒樓,今年生意卻是比往年差上很多。
各家掌櫃尤在納悶兒,怎麼街面兒上人多了,可投店的卻日見稀少呢?
一連觀察了幾天才知道,原來,進京的貢生基本上都是先到開封城裡轉了個圈,得知開封解榜的情況之後,頭也不回地都跑回山去了。
對此,諸位掌櫃、店家也只得報以苦笑,守著觀瀾這個文教聖地,回山的客店、酒樓倒是佔了大便宜了。
沒辦法,誰讓觀瀾那幫“土匪”考得太過逆天呢?
。。。。。。
而回山,這下可就熱鬧了。
大小客棧人滿為患,青樓花館客似雲來,街面兒上說是人擠人也不為過,小小的回山轉眼間就成了開封地界最熱鬧的地方。
可是,回山就那麼點兒大,酒樓、客棧又只有那麼多,怎麼可能塞得下這麼多人?
到了後來,各地貢生也不講究那麼多了,什麼青樓花館、民宿農院,只要能落腳就行,連偏僻位置的農舍都沒放過。高價租下來,只為離觀瀾書院近些,方便登門切磋。
而觀瀾自然也得不著消停,從九月中開始,拜山登門的貼子收都收不過來。不是想一睹範師、杜師等名儒風采的,就是想借觀瀾之名自抬身價的。
打的是切磋文章之名,行的卻是比較高下之實。
對此,不但范仲淹煩,觀瀾的儒生也煩。
說句不好聽的,烏泱泱這麼多來拜會的儒生,有幾個是有真本事值得一會的?絕大多數都是沽名釣譽之徒。
可是,不見還不行,觀瀾現在是天下書院楷模,不見就是清高,就是吝才,傳出去與觀瀾名聲無益。
可是。。。。。。見?哪見得過來?
光排隊遞貼子的,就能從山門排到碼頭,總不能把時間都花在這種無用之事上吧?
。。。。。。
此時,山門之前。
蘇小軾抬起有點發酸的胳膊,又接過一張拜貼,一邊膩歪地翻開,一邊對身邊的曾鞏、章等人道:
“不行了,我特麼要吐了,老子寧可衝十趟碼頭!”
章苦笑接道:“誰讓你考了第二?”
蘇軾心說,早知道我就考個倒數了,像宋為庸他們那樣多省心。
“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啊?”
“要不。。。。。。咱們排班吧?”
眾人一怔,“怎麼個排法?”
“一天兩人,坐于山門前接待天下儒生。先過一遍篩子,差不多再往山上放。”
大夥兒一聽,眼前不由一亮。也是哈,兩人一班,觀瀾這麼多儒生,最多輪兩次也就差不多到考期了,遭罪也只是兩天的事兒。
“行!”
曾鞏望著山門前都看不到頭兒的長隊,最後拍板兒。他是主要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