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
中國坦克先行開炮,德國坦克也隨後開炮,他們沒有先進夜視裝備,在2000米距離上根本無法命中中國坦克。
在第一輪炮擊之後,雙方再次接近,中國坦克在1500米的距離上再次開炮,又有三輛德國坦克被擊中,鎢鈾合金穿甲彈擊穿了裝甲,坦克乘員全部斃命,汽油也被引燃,在坦克內部爆炸。
德軍的“猛虎之眼”火控系統也開始發威,炮彈飛向中國坦克,可惜他們的穿甲彈材料太差,沒有對中國坦克造成重創。
2077 擊潰德軍坦克
眨眼之間雙方坦克接近到1000米距離,這是坦克主炮發揮威力的最佳距離了,雙方都要抓住這個機會給對方以沉重殺傷!
雙方開炮,坦克炮的火光照亮了天空,在這個瞬間,幾乎有十輛德國坦克被擊毀,而中國坦克卻無一損傷!
在剛剛的交火中,中國坦克擁有鐳射測距儀的優勢顯露無遺,中國坦克在開炮之前,炮手只需要把測距儀的鐳射發射器對準目標,按下鐳射發射鈕,測距鐳射就會自動發射,打在目標上反射回來,HK…1型火控系統會自動解算出距離,然後把距離輸入計算機進行計算。
在計算的同時,火炮雙向穩定儀便把炮口對準目標,經過三秒左右的跟蹤瞄準,炮手就可以開炮,這個過程只需要六秒左右的時間,反觀德國坦克,由於他們沒有鐳射測距儀,所以需要炮手使用車載體視式測距儀進行測距,測量完距離之後再手動輸入“猛虎之眼”火控系統。
中國坦克和德國坦克開炮時相差這樣一個步驟,所以德國坦克的開炮速度要比中國坦克慢十秒左右。其實德國也瞭解到中國可能有某種先進的測距儀,他們在訪問俄軍坦克兵和日本坦克兵的時候問出了這一點,不過林遠把很多基礎科學家從歐洲帶到了中國,導致歐洲基礎科學長時間停滯不前,對鐳射的產生機理研究不清,自然不知道鐳射測距儀。
德軍坦克的開炮時間比中國坦克慢十秒,雙方只有1000米的距離,高速穿甲彈飛過1000米的距離用不上十秒,按理說德軍坦克是沒有機會開炮的,可是1000米只是雙方最前線坦克的距離,雙方排成的都不是線型陣,而是楔形陣,每兩輛車之間相隔的距離在300米左右,所以德軍坦克還是逮到了開炮的機會。
德軍坦克手們見到打了半天只見到自己方面的坦克被打爆了,從沒有見到一輛中國坦克被打爆,氣得大罵那些軍事專家:“你們這群傢伙不是說猛虎坦克在世界上排第一嗎?中國的TK…96不是連前五都進不去嗎?為什麼我們這些世界第一被打得那麼慘?”
德軍坦克在損失了十幾輛之後,終於靠近到距離中國坦克500多米的位置,此時的坦克戰已經是刺刀見紅的搏殺了,中國坦克憑藉先進的火控系統和穿甲彈,對德軍坦克造成了不小的殺傷。
時間來到了4月3日凌晨4點,天空微微有些泛亮,西伯利亞方面軍第一師第二旅和第三旅也加入戰場,瞬間給中國坦克帶來了數量優勢,德軍第五重灌師兩個旅漸漸抵擋不住。
4月3日凌晨5點,天空已經是矇矇亮了,西伯利亞第三師和德軍一個旅撞上,德軍一個旅怎麼可能是一個師的對手,很快潰不成軍。
三個德軍旅的坦克部隊把戰鬥的情況發給阿登納,阿登納心中一陣慌亂,心想本以為可以以攻為守,沒想到中**隊的實力如此強大,現在沒有辦法了,只能退守,寄希望於第四重灌師。
阿登納發出了退守的命令,德國坦克隨即後退,德軍坦克部隊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坦克。
4月3日上午7點,德軍坦克全部撤退到防線之後,中國方面,袁振下令,不給德軍喘息時間,一鼓作氣攻下德軍防線,直搗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袁振雖然命令不給德軍喘息時間,立刻對德軍防線發動攻擊,可實際上卻不能一分鐘都不停歇,因為中國方面的坦克部隊需要重新集結,需要和步戰車重新配合,編隊,所以戰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
上午7點30分,中國方面還在進行攻擊準備,德國方面,阿登納親自前往前線視察,德軍的防線足足有五十多公里寬,幾乎從海邊到楚德湖,所有能從陸地進入愛沙尼亞的地方都被德軍築成了防線。
防線的縱深有五十公里左右,分為四道防線,不過由於中國的進攻十分突然,愛沙尼亞的工業基礎薄弱,人口也少,所以很多工事沒有修築妥當,阿登納看著那些挖了一半的反坦克壕溝,澆築了一半的混凝土反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