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他的神態明顯在說“是”,可是他卻沒有勇氣把“是”字說出來,阿里加波尼悠然笑道:“你不要擔心,中國人想在印度獲得勝利不是那麼簡單的。”
智囊眼中閃出一片困惑,說道:“中國人在加爾各答進行了種種改革,聽說連印度教的教義都改了,在我們統治的年代,也有不少人想要對印度教進行改革,可是都沒有成功,林遠卻一次就成功了。”
智囊說的不錯,在印度歷史上的英國統治時代,的確有印度人對印度教進行過改革,這些改革在印度歷史上也很有名氣,包括廢除種姓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廢除印度教的一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陋習等等。
可是這些改革無一不以失敗告終,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強大而有力的領導核心,沒有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力量,當他們的改革觸及既得利益者利益的時候,既得利益者就會對其改革進行百般阻撓。
而林遠進行的改革就成功了,因為林遠的手中有一支無比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保證了林遠的命令可以得到最完全的執行,那些阻撓林遠改革的大地主和婆羅門,無一不被林遠以鐵血的手段收拾掉了。
智囊接著說道:“林遠還在加爾各答周圍的鄉村廢除了原有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了全新的土地制度,社會經濟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阿里加波尼淡淡地一笑,說道:“這些是林遠的功績,也是林遠的軟肋。”
眾智囊一愣,紛紛問道:“這是林遠的軟肋?什麼意思?”
阿里加波尼神秘地一笑,說道:“等一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阿里加波尼說完便轉過頭去,不再說話,車子裡的眾人一時間都安靜了,沒有人說話,車隊在廣袤的德干高原上穿行,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大風捲起黃沙,黃沙之中不時閃過一片片蔥綠的樹林。
黃沙漸漸地褪盡,出現了金黃色的麥田,麥田裡出現了衣衫破爛的印度農民,還有用泥土做牆,茅草做頂搭建起來的屋子,在麥田的道路中行駛了一陣子,眼前漸漸地出現了成片成片的矮樓,人的衣著也體面了。
一個智囊說道:“報告總督大人,我們來到班加羅爾了。”
阿里加波尼點點頭,說道:“咱們進城,我們去見卡里奧拉總督。”
車隊於是向城中開進,在路口過來幾個印度土兵,他們伸手攔住車隊,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阿里加波尼的部下答道:“我們是馬德拉斯阿里加波尼總督的部下,馬德拉斯被中國人佔領了,我們這才撤了下來。”
印度土兵沒有直接讓阿里加波尼的車隊入城,而是用電話通知了上級,訊息層層上報,最後報到了卡里奧拉總督那裡,很快印度土兵就對阿里加波尼的部下說道:“卡里奧拉總督說了,他很快就帶人來迎接你們。”
阿里加波尼的部下又把這些訊息轉告給阿里加波尼,阿里加波尼點點頭,於是開始等待,時候不大,只見一大群印度人簇擁著一個身著華服的印度人走了過來,那個衣著華麗的印度人的最大特點就是“矮胖”,身子幾乎是一個球形。
阿里加波尼下了車,走到那個衣著華貴的印度人面前,伸出手去,笑道:“尊敬的卡里奧拉總督,您好。”
原來卡里奧拉總督是一個印度人,英國人任命印度人當總督,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這也是英國人的無奈之舉。
印度在歷史上從來都沒有過大一統的王朝,在廣闊的印度次大陸上,佔統治地位的是各個土邦,這些土邦和中國古代亂世中的軍閥類似。
在1857年到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中,不少土邦的王公成了反抗英國統治的中堅力量,這其中就包括寫入了中國初高中歷史課本的佔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義沒能推翻英國統治者,不過卻讓英國統治者見識到了印度民眾的力量,尤其是各個土邦的力量,英國人不得不改變他們對各個土邦的態度和統治形式。
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前,英國人在統治土邦的時候派出官員,這些官員仗著英國強大的軍力,以保護者自居,對印度土邦的王公頤指氣使,對印度的風俗習慣橫加指責,對土邦內部的事務肆意干涉,不僅讓印度百姓恨英國人入骨,印度王公也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矛盾越積越多,最終在1857年爆發,印度孟加拉兵團的土兵們首先舉義,大起義隨即蔓延到印度各地,英國人為了鎮壓這次起義大費周章,從緬甸調兵、從馬來亞調兵,甚至把北上參加第二次鴉片戰爭,進攻中國計程車兵“截流”,在耗費了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