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2 / 4)

阿列科夫隨即調集吉林附近鐵路線上的第二旅和第三旅,向大黑山運動,有鐵路的幫助,俄軍的調動很迅速,三天之後,二個旅一萬兩千多人,已經集結在了大黑山周圍的村鎮,隨時準備向大黑山進攻。

俄軍集結期間,為了隔絕林遠增援的道路,阿列科夫命令炸燬了鐵路,並派兵破壞了驛道,讓他驚訝的是,林遠率領部隊慢慢悠悠地行軍,似乎那支在大黑山的部隊和他毫無關係一樣。

阿列科夫可不管林遠為什麼這麼做,俄軍集結完畢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十四日,他命令各部俄軍,發起總攻!

大黑山是一座佔地十平方公里的大山,平均海拔五百米,從這裡可以俯瞰從吉林到昌圖的驛道和鐵路線,按理說這樣的地方,俄軍早該修築堡壘,重兵駐守,不過俄軍卻沒有那樣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山的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阿列科夫從來沒到過大黑山,他向來是看著地圖打仗的,他看到地圖上面,清軍被俄軍包圍了,就以為勝券在握了,可是俄軍來到山腳下的時候,卻發現,想要上山,可要好好地費一番周折了。

能上山的小路有機槍守著,上去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沒有路的地方,山勢陡峭,怪林叢生,偏偏地上還長滿了苔蘚,昨夜又剛剛下了雨,溼滑無比,走在上面的時候三步摔倒兩步,想要上去只能抓住身邊的灌木雜草,藉著這向上拉的力道爬上去。

可是這草叢中偏偏長滿了一種怪草,這種草在當地人口中被叫做“拉拉秧”,這裡的“拉拉”是東北方言裡“劃破”的意思,這種草身上長滿了刺,還是倒鉤形的,碰在身上就是一道血印子,更不巧的是,普通士兵恰好沒有夏天帶的手套,冬天帶的因為天氣轉暖而扔在營房。

等他們費盡千辛萬苦爬上山去的時候,子彈就到了眼前了,氣得他們直罵:“黃種人都是黃皮猴子,他們是怎麼上去的?”

於是俄軍在第一天的進攻中毫無進展,此時的阿列科夫卻發現,林遠的部隊突然出現在了大黑山附近,前鋒部隊距離大黑山已經不到十公里了!

阿列科夫憤怒地衝著參謀怒吼:“林遠的部隊前一天離著我們還有二百多公里,怎麼一天之內就到了呢?他們難道會飛嗎?”

阿列科夫不知道的是,林遠之前慢慢悠悠地走,是在等鐵路修好,林遠在攻下瀋陽之後就讓人把鐵路從盤錦接著鋪到瀋陽,到了昌圖之後,聽說俄國人炸燬了鐵路,就讓技術人員攜帶裝置來修理。

俄國人走的時候只把鐵軌炸壞了,而把鋪設鐵軌的工具都留在了車站,技術人員把鐵軌鋪設車從庫房裡拉出來,在鐵道上走著,看到哪裡壞了就修哪裡,這個情況,阿列科夫居然不知道,於是林遠帶著第一旅和定武軍,從鐵路趕到了大黑山,俄軍的面前。

那個年代鐵路的運力有限,所以林遠第一批只運來了第一旅的三個連,只有六百多人,這些人立刻飛速地在火車站外修築工事,準備抵擋俄軍的攻擊。如果俄軍的反應速度稍稍快一點,或許戰役的結局就將被改寫,可是俄軍再一次坐失良機,等到第一旅的二千多人和定武軍一部三千多人全部運來的時候,俄軍卻還在繼續進攻大黑山上的守軍。

直到晚上七點多,這個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阿列科夫才命令大黑山最外圍的第二旅第三營向車站附近運動,阻擋前來的清軍,可是第二旅旅長卻以天色已晚,部隊行動容易遭到伏擊為理由,把出發時間推遲到了第二天。

五月十五日凌晨一點,疲憊了一天的俄軍大部分已經沉入夢鄉,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山上的新一師二旅尖刀連,悄悄地從山上溜了下來。

上山容易下山難,尖刀連的戰士們好不容易才從山上下來,手上戴的厚厚的手套都被劃破了,人人身上滿是泥漿,他們悄無聲息地摸到山路口,驚訝地發現,那裡空無一人!稍微謹慎一點的指揮官都會讓人在山路上部署崗哨,防止上面的敵人下來偷襲,可是俄軍指揮官,卻沒有這樣做,尖刀連原本的任務是:解決掉山路口前面的俄軍崗哨,為大部隊下山創造條件,可是俄軍沒有設立崗哨,這讓他們很是遺憾。大部隊很快從山上下來,分成三個方向,向俄軍的包圍圈之外突圍,於此同時,外圍的林遠,命令部隊,進攻大黑山外的俄軍。

這才是林遠的命令新一師二旅孤軍深入的真實意圖,中心開花!這是解放軍的經典戰術,當攻擊處於防禦狀態的敵人時,先把一支尖刀部隊派上去,撕開敵人的防線,不顧一切地打到敵人核心去,然後在從裡往外打,和外面的部隊對敵人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如果敵人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