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傅說道:“我們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複製不出原來琉璃的成色。”李師傅說著,從邊上拿過來一隻琉璃杯,說道:“這是我們的最近燒製的琉璃杯。”李師傅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後又拿出一隻原來的琉璃杯,放在了它的邊上。
林遠看著那兩隻琉璃杯,瞬間明白了:新燒製的琉璃杯,在色澤和透明度上比原來的杯子差得很遠,以至於自己這個外行人都能一眼看出兩隻琉璃杯的優劣。
李師傅指著兩隻琉璃杯對張澤生說道:“相信不用我說,您也能看出哪隻琉璃杯更好了,能否燒製出原來的琉璃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各種配料的比例,燒製琉璃時候的配料有幾十種之多,比例的變化就更多了,如此一來,需要嘗試的比例也有成千上萬種,所以我們始終嘗試不出來。”
張澤生點點頭,問道:“有沒有碎成片的琉璃?”
李師傅問道:“您要碎成片的琉璃做什麼?”
張澤生看看林遠,林遠對著他使了一個眼色,意思是:不要把我們的秘密透漏出去,於是張澤生笑道:“您就給我找來吧,以後我再和您解釋。”
李師傅走到角落裡,開啟了一個大盒子,裡面放著的,就是張紫玉那天打碎的那隻琉璃孔雀,李師傅把盒子捧到張澤生面前,然後說道:“您看,東西在這裡。”
張澤生在破碎的琉璃片之中翻看了一陣子,挑出幾片來,然後問道:“這些都是原來的琉璃吧?你們失敗的樣品呢?我要你們失敗的樣品。”
李師傅聽見這話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您跟著我來吧。”
李師傅說完,就從這間山洞走了出去,然後走進了另一間山洞,點亮油燈,裡面的景象讓林遠和張澤生都大吃一驚,因為這裡面實在是太大了,簡直是剛剛那個山洞的三倍!
只見山洞裡面擺著不少木頭架子,架子上面擺著一個個的盒子,李師傅拿起最近的一個盒子,說道:“這裡面裝著的,都是我們的失敗品,我們每失敗一次,就把琉璃片放進這個盒子裡。”
說著李師傅又從盒子裡取出一張紙片,說道:“這就是燒製這個琉璃片的工藝,上面記錄著每種配料的比例,還有火候。”
張澤生接過那張紙片,看了半天,問道:“你們在記錄火候的時候,這個淡青色,天青色和深青色都是什麼意思?”
李師傅說道:“我們用它們來表示火的大小。”
林遠知道琉璃燒製的時候火的溫度很關鍵,可能溫度相差十幾度,東西就燒不出神韻來了,古代人又沒有溫度的概念,於是就用火的顏色來記錄溫度。
張澤生點點頭,問道:“不同人對於同樣的顏色認識肯定是不同的,你看著是深青色,可能我看著就是淡青色了,不知道你們在記錄的時候,是誰來記錄火候的?”
李師傅聽見張澤生的問話,面上一肅,說道:“看來您真是一個行家,我早就知道這件事情,所以我們一直都是讓一個人來記錄火候的,那個人就是在下。”
張澤生說道:“那好,讓你們的人暫時停工,你把各種火候給我燒出來,我想看一看。”
李師傅也不明白張澤生要做什麼,不過林遠和張紫玉吩咐過,一切都要聽張澤生的,也就沒有多說,出去準備了,李師傅一走,林遠就問道:“您這是要做什麼?”
張澤生笑道:“我要把這這些火候轉化成我們所熟知的溫度,我帶著紅外測溫儀,等我把這些溫度記錄下來,就可以開始工藝復原了。”李師傅此時走了進來,說道:“火爐已經準備好了,您是不是現在過去?”
張澤生點點頭,林遠剛要跟著他一起出去,張澤生伸手把他一攔,然後說道:“你不要過來,留在這裡為我做一事情。”
張澤生說著,從包裡拿出一個照相機一樣的東西,然後對林遠說道:“這是一個可見光光譜分析儀。”然後又從包裡拿出來一個手電筒一樣的東西,說道:“這是一個白光光源。”
張澤生拿著白光光源說道:“你用這個去照射那些琉璃片,然後再用光譜分析儀去拍攝琉璃片,在正面照一次反射光線,再在反面照一次透射光線,光譜分析儀可以自動記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光波組成。”
張澤生說完,又從懷裡拿出原來的琉璃片,然後說道:“把這件屋子裡的碎片照完之後,再把這個原來的也記錄下來。”林遠問道:“照這些有什麼用處嗎?”
張澤生說道:“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就能夠建立模型,然後計算出我們應該把各種配料的比例和溫度調整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