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和削落的文人湊在一起,削落的刀就落不到我的頭上,絕了!
張氏之這邊,又是吃,又是聊,苦悶極了,
張希孟卻是像個孤寡老人似的,可憐巴巴,經過一夜思考,他終於下定決心。轉過天,張希孟叫來了李善長,“李先生,禮部改革的事情,準備怎麼樣了?
李善長一聽這話,就有點頭疼
前面討論了那麼多,老李也幾乎立下了軍令狀,賭上了一條老命,可是真正落實起來,依舊容易重重首先就說之前的法令,叫做興學令!
而且根據興學令的要求,是讓各地辦學學,保證適齡學童,不論男女,入學讀書,
在考核的時候,把入學率定在了三成以上,在入學的學童當中,女生不少於四成到四成五·
瞧見沒有,是興學,不是教育……因為當時學堂的數量,根本就不夠,老師也不足。
入學的這部分,也是有很大彈性的。
錢唐認為應該改成教化部,李善長也拒絕這一點。
可教化部首先的問題,就是要教化誰?
還是籠統講適齡學童嗎?如果有人要去私塾怎麼辦?
如果有人專門聘請先生,在自家上學,這又怎麼算?前面張氏之已經論證過,教育是國家的,不能交給士大夫控制,但當時受限於國力,也僅僅是設立了濟民學掌。在各地大力興學而已。
這一刻終於到了徹底改變的時候。
可偏偏皇家又成了最大障礙,李善長可沒有張氏之的本事,他不敢給老朱挖坑。就只能暫時先放在一邊,處理其他問題。
萬萬沒有料到,張希孟把他叫過來,竟然主動提起此事。
老朱沉吟道:“李先生,你看這樣如何,規定所有適齡孩子,必須入學,接受教育!
所有孩子?
“對!包括早家在內!還有勳貴子弟,也包括官員子女,其他的民辦私熟,朝狂不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