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換什麼啊,契丹還能給我們什麼?”
“給什麼?最寶貴的東西!土地!”
“啊,土地?多少畝?”
“什麼多少畝!是整個燕雲十六州!”
“啊!”
燕雲十六州在哪裡,很多市井小民幾乎都還搞不清楚,但大家卻都知道那是很大的一片土地,之前被石敬瑭割給了契丹這也是張邁發動對契丹戰爭的最直接導火索,也是天策大唐對遼戰爭的理由之一。
聽說契丹來求和,秦西的民眾在歡喜驕傲之餘,也有不少人為了遼使來求和而沾沾自喜。
“要是能不動干戈就拿回燕雲,兵法上怎麼說來著?對,不戰而屈人之兵!好事啊,好事。”
秦州百姓的言論,透過各種途徑傳到了張邁耳中,同時曹元忠也接到了款待遼使的任務。
自天策政權進入到涼州以後,他就屢屢成為天策大唐的外交官。所以曹元忠對接到這個任命並不感到奇怪。
如果說,魯嘉陵是天策政權外交事務中,更多在暗黑中從事任務。那麼曹元忠便是在明面中為天策政權爭取外交加分,從過去的幾個任務執行效果看來。他顯然非常勝任。尤其是針對力量稍弱的孟蜀等國,曹元忠的裝逼能力大派用場。
不過,曹元忠本人對此卻不是非常滿意。他總覺得,自己似乎總是無法得到像鄭渭、魯嘉陵那樣的信任。如果說,因為鄭、魯等人是安西舊人,從先來後到上來講是他們更得信任的原因,那麼郭威呢?範質呢?曹元忠覺得。這些來自中原的後來者,似乎在天策高層會議的話語權上也有凌駕於自己的趨勢。或者更確切地說,他覺得張邁更加信任郭威與範質。
張邁的信任,就是天策政權內部權力的標誌!不管鄭渭所領導的政…府也好。楊定國所領導的糾評臺也好,如果張邁一聲下令解散之,沒有人會懷疑這個命令會得不到執行。或許張邁自己還沒有自覺,但是他現在在整個大西北的地面上,已經擁有了言出法隨的無上權力。那些參加糾評臺計程車紳們。根本就未曾想過也不敢想要去分天可汗陛下的權力,他們更多的是想如何利用這個平臺接近元帥,以獲得垂青。
耶律屋質打量著眼前的曹元忠,這位天策重臣,他是聽說過的。
這人是來自沙州的故舊。隨著沙州人口的播遷,在天策政權內部擁有不小的影響力。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沙州人都會聽他的指揮,隨著張邁社會改革與新型政治體制的確立,河西許多國民的國家意識(或者說大唐意識)已經遠遠壓過了鄉土意識。不過仍然有一部分人固守著鄉土理念,以鄉土為紐帶團聚在一起,沙州的故舊,就有這樣兩個集團。
其中一個集團的代表人物是張毅,這是于歸義軍時代曾經被壓制在下風的一派;而另外一派的代表人物,目前來講就是曹元忠。
在安西唐軍東征的過程中,曹家實際上是失去了主導沙瓜政治生活的最高權力,不過隨著天策大唐勢力的擴充套件,他們的總體權益卻在擴大。因此曹家對張邁是又愛又恨又懼怕,恨是因為張邁實際上奪取了他們的統治權,愛是因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另有收益,而怕則是隨著張邁地位越來越鞏固,就是曹家內部的死忠派也已經不敢生出背叛的念頭了。他們不是傻瓜,自然知道在現在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張邁的信任,並在新帝國的擴張中取得自己家族最大的利益。
根據耶律屋質手中的情報,他隱隱察覺到曹元忠的利益與天策政權的利益並不十分一致,當然,還沒發深入到那麼細緻的地步。
但是在交談中,兩人卻相得甚歡。耶律屋質是胡人而愛漢文化,曹元忠是漢人而久在胡地,雙方的交叉點非常多,所以交流得十分順暢。
在曹元忠的帶領下,耶律屋質參觀了秦州的重建,甚至旁聽了一次秦州糾評臺最新的國民會議。
糾評臺上,一個老農正在絮絮叨叨說著自己村子近期出現的事情,他似乎要訴苦,但詞不達意,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心裡發怵,面對那麼多的大官人,他很有些害怕,本來是一肚子的苦水要告狀的,但等到真輪到他說的時候,他卻說不出來。
這時候一個糾評御史出面了,慢慢地鼓勵、引導,給他打氣這就是現階段的糾評臺國民會議,並不是非常成熟,一切都還處於草創階段。秦州的民眾,對於糾評臺其實還不是很瞭解,或者說是很誤解。
不過,事情總算是上了軌道,由於有河西的經驗,楊定國對目前發展情況還知道如何應對,並未因國民會議的情況一時沒有達到理想狀況而發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