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部分(3 / 4)

小說:唐騎 作者:瞎說唄

向於事實判斷的,晉北地區畢竟是中原政權所統轄,而石敬瑭又繼承了後唐的國統,不管張邁打出什麼旗號,說了什麼動人的言語,這就是事實,石敬瑭名聲最臭的,就是出賣燕雲,但如今他若能收回燕雲,就算不能完全抵消他的惡名,至少也讓燕雲地區計程車民對他的惡感大大降低了。

至於說造李從珂的反五代時期的人們誰在乎?

在這種情況下,石敬瑭要收回朔州,幾乎就是順理成章。

甚至朔州的軍隊,已經有打算打出大晉旗號的了。

折德扆甚至知道都有誰打算這麼做。

但是,他能怎麼辦?

衝上去把人殺了?

或許,以他的能耐能夠彈壓一時,但朔州的軍心很快就會大受打擊,甚至軍隊都會分裂。

在南晉北遼虎視眈眈之下,以朔州這點薄弱的兵力,自保都嫌不足,若是內部再亂,那是自蹈死地!

可是,要任形勢這麼發展下去,折德扆又心有不甘!

自己花了偌大的力氣,才造就如此聲勢,就要這樣將“規復故土”的美名拱手送給石敬瑭?

折德扆不甘心啊!

可就在他折德扆為此憂心之時,一個訊息如霹靂般傳來:蕭轄裡公開馳書雁門關,契丹決定先讓朔州!

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

都說,訊息總會走得比飛還快,不過這得看情況而定。在這個時代,由於交通技術的制約,訊息的傳播最快也得靠口耳相傳。

天策大唐在秦西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國人會議,這次國人會議居然還邀請“外國人”參加,因此自然受到萬眾矚目,會議結束後,其所議論的內容自然而然就透過各種途徑傳了開來,在耶律屋質到達雲州時,訊息已經從秦西傳到關中,再由關中傳到中原,甚至河東南部一些訊息靈通的人,也都已經聽說了。而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張邁對楊易的信任!老百姓們聽說之後,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這位張元帥“用人不疑”的雅量,又都在替楊易遇到這樣的明主感到慶幸。

“有這樣的好天子,部下若還造反,那真是天理難容了!”

在以造反為常態的五代,民間竟然能出現這種聲音,已屬難能可貴。

至於代地(即河東之北部,此地古為代國)的雲、應、朔、寰諸州,在疆域上與河東相連,一般訊息都得從河東那邊輾轉傳來,朔州雖然已有一條直通套北的道路,但民間與敕勒川關係較淺,敕勒川與秦西之間又還隔著千里無人煙的廣袤套南,所以太原還沒聽到訊息,朔州這邊按理說也應該還不知道,不過朔州這時卻知道了。

隨著曹元忠使團一起出發的,還有一個三人的說書人隊伍,這三個人一個留在敕勒川,一個隨著商隊潛入雲州,一個進入朔州,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將秦西這次會議的重要jing神傳播到代地天策唐軍每次有需要重點宣傳的東西,總會透過類似的手段進行傳播干預,因為訊息經過口耳相傳,百里之外還能保留一半本來面目已經很不錯了,傳到千里之外通常會被扭曲得面目全非,天策的這種傳播策略,就是為了保證重要訊息的傳播不至於被過分地負面歪曲。

雲州朔州寰州應州乃至蔚州,本來就都有趙普那一次帶來的說書人,朔州這位在當地紮根了幾個月,已經熟悉當地民情,甚至說書的時候還能帶一點朔州口音,他通常是四七十講《三國》,二五八講《西遊》,三六九講《聊齋》,初十過後再輪著來,初一、十五則休息不講。

才來了幾個月,已經深受朔州軍民的歡迎,在相對落後的代地,聽他說書成了整個朔州地區最好的娛樂之一,但無論三國、西遊還是聊齋以上內容都只講一午,還有一午,則一定會將《安西唐軍東征記》,東征記講的是過去,中間又常常穿插一些時事,而講時事的時候,又會將天策唐軍的jing神理念貫徹其中,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這位說書人來朔州,一開始是在關帝廟前說書,講了七天就有了固定的場所,一開始是隨聽眾隨意打賞,之後定下規矩,以聽書效果為範圍畫地為圈,聽眾要入場得備一把米或兩把雜糧作為入場費,最前面的雅座,得花一文到五文錢,不花錢的,就得在圈外旁聽,儘管朔州處於備戰時期,但他每天開講都是座無虛席,靠著這些收入,就已經讓他仍然生活得十分滋潤更何況他其實是魯嘉陵派出來的人,背後自有靠山,朔州的黑白兩道對他無不敬重,因此在民間地位頗尊。

他每次開講,上午講完,就有四里八鄉的人跑回去將聽到的故事、段子或訊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