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深處,也是這樣判斷的。
現在不是瞎子。誰會看不出來這天下大勢?
馮道雖然可惡,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老匹夫也不過是順大勢而行罷了。
至於桑維翰,石重貴也知道彼是迫不得已!
現在的洛陽,已經沒有希望了。
天空是灰濛濛的,石重貴的心。也徹底灰了。
天策八年,三月下旬,馮道扶石重貴出降。
石重貴手捧傳國玉璽,張邁繞到西面,在洛陽的西面,張邁接受了石重貴的跪拜,馮道從石重貴手中取過玉璽,封給張邁,張邁從馮道手中接過了這塊破了一角、在歷史上曾經失蹤的傳國玉璽。
身邊的兩個文臣。一個是一路隨軍的李沼,另一個是從鄴都趕來的魏仁溥,看到張邁捧過玉璽,魏仁溥興奮得發抖。
二玉、二銅、二金的至高印璽體系,就差這一塊了!而天策政權禮制最後的一環,也補齊了!
他看了馮道一眼,馮道也正望過來,兩人同時跪下。對著正手捧玉璽的張邁高聲呼道:“大唐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邊是圍城的將兵以及跟隨而來的天策文臣武將,一邊是從洛陽走出來的投降臣民,見狀一起跪伏,成千上萬人齊聲高呼:“大唐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邁此刻沒有站在很高的地方,但當所有人都跪下,他看所有人的眼光就變成了俯視。
直到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皇帝是怎麼來的!
不是自己登到了高處。而是其它所有人都彎下了脊樑。
“原來,就是這個滋味啊……”
他輕輕嘖了一聲,沒有在眾人預期中高舉玉璽,也沒有作出激烈的反應,只是沉默。
本來已經匍匐在地面如死灰的石重貴偷偷抬頭!
他看見張邁在萬歲呼聲中神色如常,也看見張邁手裡拿著傳國玉璽,眼神中卻沒有一絲狂熱想當初自己剛剛拿到手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當他第一次拿到玉璽,第一次坐上寶座,他就覺得自己變得不一樣了,彷彿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神。
但現在的張邁,卻毫不留戀地將玉璽交給了魏仁溥,然後就輕輕地說了一句:“都起來吧。洛陽未平,周邊未靖,都警覺些,別給人留機會。”
將兵們一聽馬上站直了。
包括石重貴在內,許多人都不明白了!
為什麼不登基?為什麼?
直到馮道抬頭上前,張邁才說道:“這裡,還不是值得你們高呼萬歲的地方。”
馮道慌忙問道:“請陛下明示!”
“長安還沒到了,”張邁說:“眼下先辦實事吧。”
天策八年,春夏之交,唐軍接管洛陽,在馮道的運作下,洛陽的交接工作順利地看不到半點火氣。當天晚上,在張邁撤換了洛陽所有城防部隊之後就宣佈解除戒嚴,登時全城歡沸。
訊息南傳,襄、鄧諸州宣佈易幟歸唐,自三峽以東、江陵府以北,在夏收到來之前就全部納入了天策麾下。而江陵府南平國也迅速上了臣表,張邁命原本中原軍區的兵力南移,於襄陽設立荊北軍區,將長江以北區域定為荊北路治政。對於這個結果,除了處於長江下游的金陵方面大受刺激外,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訊息西傳,關中平原大受震盪,渭水以北絕大部分州縣也都宣佈願奉張龍驤為天子,在渭南監視著劉知遠的郭威未動,而慕容春華則率千騎進駐渭北,兵不血刃地就控制了關中平原渭河以北的大部分割槽域。
訊息北傳,太原以南的大半個河東也皆臣服,一個月後,安重榮的求封使者也出現在前往洛陽的道路之上。
短短三個月內,數十座軍州陸陸續續地都和平歸順了,是真正的傳檄而定!
在一片歡歌喜慶之中,只剩下幾個不很和諧的小灰點。
劉知遠還沒表明態度,而張邁所忌恨的桑維翰也失蹤了。
第三零四章 遼津
天策八年,張邁進軍洛陽。唐軍的攻勢,“其興也忽,其散也速”!
二月中旬興兵,三月初三,張邁兵臨黃河,初五前鋒兵抵鄭州,初九汜水關易手,十三
日三大前鋒便抵達洛陽東門,之後圍城十日,石重貴出降,君臨天下還不到十年的石晉王朝就此滅亡。
從興兵到戰爭基本結束,前後還不到兩個月,四月初一,張邁在洛陽犒勞全軍各部之後,便下令將三十萬民兵解散,大部分人還能趕回去參加家裡的夏收。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