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天下第二聖人 作者:團團

了強烈的對比,王素有些看不過,便推門走了進去,如此先生真真是誤人子弟。

王素推門進入,孩子們的讀書聲戛然而止,皆舉目望向王素。

“素兒哥,您也是來找我們先生的嗎?”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壯著膽子開口問道,他是吳媽夫家的侄兒,見過王素幾次面,也說過話,是個頗為懂事的孩子。

“誰找我?”

王素還沒說話,那本是趴在桌子上睡的迷迷糊糊的老先生便搖搖晃晃著站了起來嘟囔著問道。

他表情滑稽,引來孩子們的鬨堂大笑。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老先生如此做派,說不上有辱斯文,倒也算不得真正的嚴師。”

王素並未拐彎抹角,毫不客氣的說道,這句話取自《論語。學而篇》,意思很明確——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作為一個小輩他這話其實說的是有些過了。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小友既是儒家後人,亦不可迫人,讀書寫字便是傳道授業解惑,如此較真豈不失了本意。”老先生擺手,示意今日的課程就到這裡,讓孩子們各自回家,自己則從桌子下面拿出半壺酒兀自喝了起來,同時大笑著說道。

“您學的是道家?學生失敬,老先生莫怪。”王素也算涉獵群書,特別是來自後世,老先生的話取自《道德經》,意思是說聖賢高人處事應當以無為為要領,教化人民應當以不言為準則,小孩子讀書不要有過多的干涉,如果你干擾了,可能會產生不好的變化,王素一聽就知道自己剛才鬧了烏龍,儒家跟道家的教育思想本就有偏頗,老人應該學的是道家學說,連忙道歉。

同時他也一直偷偷打量著這位老先生,心中暗自奇怪,在大唐居然還有道家的學子,他的態度恭卑,畢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修習道家思想之人,自然多出幾分好奇。

“老朽並非道家學子,剛才的話多有狡辯之嫌,你今天的話並不錯,是老朽中午貪吃了幾杯酒,我的錯。”老人坦然承認自己錯誤,並沒有絲毫不悅情緒。

老人越是如此王素就越是好奇,他努力回想,終於在不屬於他自己的記憶中尋到了老人的身影,他記得當初跟王守業一起回來祭祖的時候,王守業每次都會單獨前來拜訪這位老人,並且行弟子之禮,看的出這位老先生絕非看上去那麼普通。

反正今日無事,上山掃墓要趕在明日清晨,王素便坐下來和老人暢聊起來。

第011章 此情此景

許是藉著酒勁,老先生和王素從豆腐的做法一直扯到九國政治,九流思想的不同上,一聊就是一下午。

起初王素只是好奇,到後來直接變成了驚奇,談話間老先生引經據典,九家經典信手拈來,言語間不拘小節,甚至會說出一些離經叛道之言。

王素哪裡會想到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山野教書先生居然會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隱士,對於先前的唐突他也懊惱不已。

不過總的來說,他十分高興,他本就來自思想解放的未來,到這個世界十幾天以來他每每說話都會十分注意與剋制,生怕自己說的話跟時代脫節。

平日在家倒是可以不避諱那麼多,也沒少捱過林婉君的白眼,雖然都是夫妻間的小玩笑,可王素還是感覺沒有歸屬感,和老先生一番長談,他才發現自己遇到了知己,至少是聊得來的忘年交。

“嘿,我說你這老頭可真不講理,我都說了豆腐是漢朝時候出現的,你怎麼非要跟我犟呢!”王素跟老先生聊著聊著就聊開了,連各自的身份也不再刻意在乎,話題重新回到豆腐上之後,王素跟老先生爭辯起來。

“不是老夫太犟,是小娃子你太喜歡抬槓,反正老夫記得是周朝時候就有了豆腐。”老先生據理力爭,不讓分毫。

“《辭源》中有記載,漢高祖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崇尚長生不老,在一次煉長生不老丹時,誤將石膏加入豆漿之中,豆腐就誕生了,對吧?”王素捲起袖子,說的時候雙手在空中比劃著,根本不顧忌形象,說完還頗為得意的看著老者。

“天下間哪有那麼巧的事情,再說了什麼《辭源》,老夫沒聽過,你這叫信口雌黃,捏造事實,這樣不好。”老先生連連搖頭,嘲笑道,根本沒有老人家該有的慈祥與穩重。

“相公……”王素一激動忘了《辭源》乃是前世清朝末年時候才出現的書,正想著要尋個什麼依據扳回一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