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師事務所拼死拼活,最後一算資產還要過三千多萬,沒法做成。這幫人就乾脆踢了這家從浦海請來的會計師事務所,請了個其他地方的草臺班子事務所,硬是把資產做成僅有三百多萬!
上面的主管領導很明顯是已經在這個侵吞國有資產的事件裡當了股東,默許了這幫人用三百多萬合夥盤下了這個酒廠。
改制後當年這個廠就盈利了,三年之後,年營業額超過37億,所有當初參股盤下這個酒廠的高官們,家屬和子女全部都移民了澳洲。當初負責該廠改制的分管副市長,後來還升了官,有人爆料,此官員名下房產十幾套。不過人家現在還是官當得好好地,大約是後臺極硬的緣故。”
陳老總氣的一拳擂在沙發上,怒道:“豈有此理!”
小強道:“所以說,地方政府絕對不能和辦企業賺錢沾邊!政企不分的後果,就是官商勾結導致老百姓吃虧!
一切利益集團的形成,必然是要有經濟的後盾,想要將來避免出現官僚集團,避免最後官僚集團成了氣候,弄權瓜分國有資產走資本主義道路,就得從源頭上把官僚集團的利益鏈砍斷!”
主席凝視著小強,說道:“小強,你大膽的說!只要你的想法合理,就是前面刀山火海,我也要把他落實!”
小強瞪著眼睛,點點頭大聲的對主席和陳老總道:
“地方政府辦企業,最後必然形成一個全國諸侯並起的形式,弱化中央的控制力,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這等於是弱化人民對於國家的控制!而用地方官僚利益集團的統治,代替了人民的專政!
我們國家目前只有一個利益集團,就是人民支援的新中國政府,這是個為了人民而服務的利益集團。可是一旦地方政府辦企業,就會出現各地企業和地方政府官僚體系摻雜在一起的各個地方利益集團,這些集團各自內部經過多年的相處、磨合,官員變廠長,廠長變官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後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商勾結的體系!
這些個有了自己的經濟實力的諸侯,怎麼會甘於永遠受國家控制?國家代表的人民利益,早已經於這些利益集團成型之時,就與他們相左了!這些有了經濟實力的地方官僚體系,最終是要損害國家利益的!
自古以來,中央集權,則國家強盛!中央分權,諸侯弄權,則國家衰亡!
諸侯靠什麼弄權?靠的就是經濟實力!
全世界沒有一個發達國家的地方政府,居然還辦企業,下面掛著這樣大的資產的!
國有企業,說到底,必須直接由國家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分得利益,但是決不允許他們插足企業的管理!
地方政府要乾地方政府該乾的事!
辦教育,辦醫療,搞衛生,修路造橋,建公園,監督各企業排汙,監督各企業納稅,監督各企業的員工勞保,搞好治安等等。說到底,地方政府是人民的公僕,不是企業家!把他們和賺錢二字掛上鉤,那些公務員、官員很快就會變質!開始為手中的權力尋租!
社會主義國家真正辦企業的,應該是國資委下屬的各個集團公司!他們要對國家負責,決不能聽從地方的指揮!
比如說華東紡織集團,掛在浦海國資委下面,企業利潤一半交給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一半上繳國庫,為全國人民改善民生。但是浦海市只能對其依法管理,無權對集團內部進行任何人事任免!”
陳老總追問道:“那有些小城市,沒有集團總部的怎麼辦?地方政府的錢從哪裡來?”
小強道:“地方政府的收入,一是國家按照人口數量進行撥給,其他則是依法從稅、利、債、費中獲得。
稅,指的是財產稅、房產稅、遺產稅、消費稅等等稅收。比如說華東紡織集團下屬的織布廠設在蘇州,那麼每生產一米布料,蘇州都有權收取價值3%的印花稅。
利,一般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所得,這錢可以來自辦廠的企業,或者是房地產企業。
費,比如說垃圾處理費,城市建設費,地下水管維護費,城區治安附加費,水費電費中撥給地方的費用,地方罰款,地方法院案件受理費等等。
債,地方政府用結餘購買國債、建設債等國家允許的金融產品。
歐美髮達國家的地方政府,就靠這些錢改善民生,而不是靠辦企業來掙錢改善民生。後者在我看來是歪門邪道,拿著本應該用在本地百姓身上的錢辦企業,最後虧了或者勉強維持,等於百姓什麼也沒得到。改制後,這些資產被侵吞,百姓還是什麼也沒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