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3 / 4)

小說:三國九 作者:愛之冰點

遂,已有明證。只因二殿下遭窮,太子發怒,強使攻打,小人等逃得性命,散落山中,恐太子不容,唯願都督收留,心實惶恐。”

夏侯惇欲斬,姜景止之,好言撫慰,問曰:“汝等來降,既為國家之人,須盡心立功,勿違軍法。”小卒道:“正欲建功,有機密軍情相告:二殿下軍中丞相旗號實為詐也。”姜景語夏侯惇道:“果不出吾等所料。”乃信小卒之言,問曰:“中華太子軍中,何人相輔?”小卒答曰:“凡魏延、趙雲、陳到、鄧艾諸輩,皆有勇無謀之人也。”姜景問道:“龐相多智,可知安在?”小卒道:“實不知何處去也。”旁邊另有小卒道:“丞相尚在太子軍中,小人曾為太子守夜,見過丞相,曾告太子曰潼關不可輕取。”兩人就爭執起來。

姜景各賞銀兩道:“汝等中華尚有父母妻兒,留於此處,恐累及家屬。”盡數縱去,與夏侯惇道:“此二人是龐統所遣細作也。”夏侯惇道:“何不斬之?”姜景道:“小卒害之無益,中華指吾等為賊,吾等施以恩義,可亂其軍心。”夏侯惇道:“善。”下令此後凡投降中華士卒,皆不傷害,願留者編入營中,願去者縱歸鄉里,問姜景道:“既知其詐,如何應付?”

姜景正沉吟間,忽然探馬急來報道:“中華軍叩關下寨,後營山中,隱隱旗幟無數,悄投東北而去矣!”眾將驚疑,登高而望,但見中華軍逼近關前,營寨漫山遍野,此起彼伏。東北山中,隱隱似有旌旗。夏侯惇嘆道:“方才只追襲魏延,未想中華軍竟在移營,未得趁勢殲之,良機坐失也!”

姜景道:“是了,龐統難破潼關,恐葉逐流遭難,必欲繞道往蒲州渡河去者,移營之際,恐吾出關追殺,故叩關下寨,以駭吾等之心而不敢出戰也。蒲州雖有徐公明遏之,恐難當龐士元之謀。若其軍得渡,吾等縱守此處,亦無能為也。”馬忠道:“龐統分軍而去,此間營寨連環呼應,甚有法度,恐擊之不易。”

夏侯惇冷笑道:“連營救護雖易,然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兵家之大忌。若用火攻,其軍奈何!”姜景道:“只恐有詐,將軍縱慾夾擊,潼關不可疏忽。”夏侯惇道:“子孝守關,吾卻放心。”當夜聚集軍士,姜景先出,銜枚勒馬,各軍皆執草束,搶到中華寨邊,點燃營帳,馬忠引百餘小卒佔據順風高處,火箭只往山林而射,頃刻之間,華山一帶叢林皆著,火焰高飄,將中華營寨盡皆吞沒。

點火既畢,兩人各欲回時,早有鄧艾敵住姜景、陳式擋住馬忠,中華軍擁到,姜景、馬忠奮力前衝,哪裡得過,激戰良久,隨從皆喪,大火蔓延而至,姜景、馬忠皆翻山越嶺奔逃去了。

這邊夏侯惇引軍只顧截殺逃散中華軍士,全不想營中略無聲息,哭喊慘叫卻從後軍傳來,急回身時,有軍士報來:“趙雲、陳到轉出,襲了後路!”

夏侯惇大驚,方知一應連營,皆為虛扎,闖到後軍,但見中華軍蜂擁而至,佯作跌足大哭,似被火燒,待見夏侯惇來到,無不破涕而笑道:“完體將軍,中我家丞相之計也!”夏侯惇大怒,獨眼圓睜,殺出陣來,趙雲接住,不十合,回馬便走,夏侯惇奮力追趕,陳到來迎,不十合亦走,中華軍皆抱頭而竄。夏侯惇何其惱恨,大呼而引諸軍趕來。中華軍且戰且走,一路丟棄營帳軍械無數。夏侯惇只顧追趕,不覺已入淆山,趙雲、陳到盡皆避入山中,不知去向。夏侯惇方醒悟道:“潼關危矣!”急回軍時,趙雲、陳到自身後殺出,夏侯惇死命突圍,急往潼關而奔。

迎路正遇曹仁,夏侯惇大驚道:“子孝如何輕出?”曹仁道:“兄長屢勝,吾心不安,生恐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後果得報兄長已陷重圍,故來相救。”夏侯惇嘆道:“又中龐賊詭計也!今潼關已失,華山之中大火截斷山道,如何歸國?”話音未必,火光中閃出一彪軍隊,當先那將面如重棗,目似朗星,橫刀立馬叫道:“完體將軍,要錢太守,汝二人螢火之光,豈是丞相敵手!今日已陷絕境,敢不投降乎?”

夏侯惇、曹仁大怒向前,合戰魏延,但聽得魏延長笑道:“落網之魚,欲作困獸猶鬥乎?”翻起紅銅大刀,敵住兩將,三五合間,魏軍紛紛逃散,夏侯惇、曹仁不敢戀戰,奪路便走,韓浩拼死斷後,敵住魏延,戰七八合,被魏延拉住腰間勒甲絲帶生擒過去,令押送潼關,大喊道:“曹仁匹夫休走,吾今為黃漢升報仇!”自提軍馬來趕夏侯惇、曹仁,直追得二將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直追到風陵渡口,夏侯惇砰的卸甲,投入水中去了。曹仁無奈,亦卸甲跳水。幸為初夏,又夏侯惇自夷陵為周郎火破,曹仁於東郡被關公水淹後,皆曾下苦功泅水,此時水性精熟,更在江南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