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九 作者:愛之冰點

軍比過武,再議出征劉表,收回安寧。”

於是退堂。眾官均語道:“主公與慕容將軍諸位,似乎都有先知先覺之能,說什麼千載揚名,什麼曹袁相爭。”周瑜道:“主公屢次提起孔明,不知孔明是何方神聖?”滿腹疑思退去。

六月十日,孫堅應召來到襄陽,欲與吳蘭比武。吳蘭知葉飄零有計,只是不知能否真能戰勝這江東猛虎,心下仍是忐忑不安。

但聽得臺上清兒一聲令下,兩將在校場上便相交馬。戰到三合,吳蘭斧法已亂。葉飄零卻手挽周郎之手來到校場,互相談笑。孫堅已壓住吳蘭雙斧,正要斬之以報殺子之仇,忽見周郎不僅降了葉飄零,而且如此親熱,素知周郎與兒子乃是八拜之交,怎會如此不顧義氣?一時不覺愣神。

吳蘭趁勢抽開雙斧,掉馬迴旋,往孫堅頭上劈來。孫堅正在錯愕之間,忽見吳蘭斧法奇幻,於剛剛打鬥之時大不相同,更是驚異,竟無法抵擋。吳蘭斧到孫堅之頭,策馬退開。原來葉飄零已令各將共獻殺手,揉成一式,教吳蘭兩月來只練此招,待孫堅分神之際,突施殺手,震懾孫堅,然後退開。孫堅不知他只有這一斧,必然心服。

只說孫堅於吳蘭最後這一斧歎服不已,但覺眼界大開。葉飄零笑吟吟道:“君侯,吳將軍最後一斧如何?”孫堅是英雄之性,既然心服,便不巧言,道:“孫堅不如也。”喚道:“公瑾過來。”

周瑜便來到他身前。孫堅喝道:“公瑾,吾視汝有若親兒,汝如何這麼快便傾心降了殺兄之人?”周瑜拜下道:“瑜萬死泣告主公:瑜非無義之人,當日瑜身落牢籠,葉大人五訪周瑜,其意甚誠。”

“於是汝卸甲歸降?”

“瑜受主公隆恩,伯符厚意,焉敢如此投降?葉大人見瑜不降,便以大義相激。”

“汝年輕血性,就此歸順?”

“周瑜焉敢,說道若主公肯降,吾方肯降之。後聞主公以為長沙太守,瑜方歸附。”

“孫堅焉肯屈居人下,汝何不早報此情?”

“聞主公欲與吳蘭一戰,葉大人勸我勿擾主公,因此不曾前來拜會。”

“孫堅今日尚且未降,汝還跟隨鐵頭賊乎?”

“兩月來瑜倍見葉大人仁愛寬懷,心繫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瑜已心服口服,自承不及,瑜願受主公萬般責罰,後世百代唾罵,亦終生不敢背反。”

孫堅嘆道:“好葉飄零,能得公瑾如此讚譽,汝真天下第一人也!孫堅甘拜下風,然而終不能降也!”轉過身來仰天嘆道:“孫文臺文武之道,皆不如人,有何顏面偷生世上焉!”

周瑜俯伏於地,聞言大驚,大哭道:“主公!”孫堅揮馬鞭往周瑜面上輕鞭了一記,大喝道:“此鞭乃汝辜負義兄之罪,此後於我孫家,兩不相欠也!”說著策馬直衝,觸柱而死,壽三十九歲。

孫堅手下舊將一齊撲出,伏地大哭。葉飄零見孫堅如此英雄,也不禁傷感不已,傳令厚斂安葬於襄陽城西。有詩讚孫堅曰:猛虎威名四海揚,一生英勇世無雙。

揮鞭到處恩仇泯,至死向天呼不降。

孫堅既死,葉飄零令徐盛為長沙太守,自己領軍下江夏,攻廬江,欲收安寧,忽報襄陽城中,忽然疫病大起,三軍俱驚。這正是:恩怨情仇總無算,變幻風雲誰可知?畢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方於前線挑強敵 忽報後方起病危

卻說安寧投了劉表,葉飄零與上將十員,牙將數百,郭嘉為謀士,領大軍五萬,出夏口來取廬江,按周郎所獻八陣之圖,孫瑜、吳蘭各領一萬兵馬高架井欄,四面圍定,萬箭齊發。又有張清兒領兵兩萬抵擋城中出戰的周泰兵馬,槍來刀舞,戰作一團。葉飄零則與剩餘兵士架起雲梯,身上各帶長繩飛爪,直撲城牆。

那廬江兵馬雖多,奈何守將非人,況葉飄零自平了荊襄,多學兵法,分兵配合,虛虛實實之下,眼見城破,周泰已將撤退,遂引軍回營,準備少作休整便要一舉破城。方至營前,忽然探馬火速來報:“主公,江陵城中疫病大起,百姓身亡,不計其數!”剛剛說完,馬匹倒地。葉飄零大驚,慌問詳情。

探馬未言,蹄聲又起,一人撲入營來,道:“主公,襄陽無數百姓盡皆染病,死亡慘重。”說著撲倒在地,暈死過去。葉飄零更驚,忙令救醒,好生詢問。哨探道:“自主公出徵,慕容將軍掌管荊襄,百姓盡皆喜悅,因此一路無事。只七月三日,城中數人染病而死,慕容將軍前往悼念,也未放在心上。誰知不出十日,城中各處陸續有病人出現,且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