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覆沒,竟是人人沮喪,站在帳前也無精打采。葉飄零道:“諸位,張遼對我們也許真的是一場惡夢,可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我們江南的英雄兒女是打不倒的,是不是?”眾將默然不語。
只有一干小將,當時鎮守新野,未識張遼之威,齊聲道:“主公所言甚是,江南英傑,齊聚於此,張遼一屆勇夫,僅憑一戰,豈能嚇得倒我們?”黃忠閃出,厲聲道:“張遼坑我數萬降卒,江南之士,與之不共戴天,但得主公將令,忠即刻便往夔關,拼上老命也要斬了張遼,雪我江南之恥!”
崔琰道:“夔關一戰,精銳盡失。主公數年之內,不宜對外動兵,以免萬民生怨。”葉飄零道:“大夫所言甚是,飄零銘記教誨。”於是下令好生休養生息。慕容秋水與清兒巡視軍營,撫慰軍心,又令周瑜重招兵馬,在洞庭湖平原訓練。
原來自古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卻表當日慕容秋水逐流落水,葉飄零一怒動兵,與五溪番王結下仇怨,後來斬殺沙摩柯,驅走五溪番民。時已三年,曹操兩路夾攻,耗盡江南錢糧軍馬,更將十萬精銳折於夔關之下,八番番王與九十三甸洞主見葉飄零元氣大傷,乘勢起兵,先據建寧,隨後結好南蠻孟獲,共十萬蠻兵,往零陵而來。
零陵太守郝普急告葉飄零。葉飄零帳下勇將雖多,眾將卻皆氣餒,難以臨陣,面面相覷苦笑而已。清兒道:“蠻兵雖多,然而鄙陋無文,一味鬥狠,終難成事。不如我去應戰。”慕容秋水知清兒帶孕在身,豈肯讓她重蹈自己覆轍,當下道:“飄零,還是我去吧。”
葉飄零道:“秋水若去,需得智勇之將扶持,不如我也親征吧。”慕容秋水道:“飄零,此時雖有周郎據住夷陵,西川精兵不能東下,然而曹操新定徐州淮南,移兵東下,其意雖在青州,然而亦有餘力覬覦我江東之地。你若親征,誰來迎戰曹操?”
葉飄零隻得令黃忠、太史慈、關銀屏、桂英、木蘭、太史亨輔助慕容秋水點起三萬步兵並一萬女兒軍攜了雷火彈藥往零陵而去,葉飄零送出十數里,方與眾將鬱郁而回,忽又想起:“去年周郎所以能大破曹兵三十萬,皆因龐統進獻連環計,此人現在襄陽,吾豈可失之交臂?”於是帶了司馬先見司馬徽,後拜龐士元。這正是: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執挎少偉男。畢竟龐統能否出仕,還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八回 龐統奇才歸江漢 銀屏勇力震遠疆
上回書說到八番之王與九十三甸帶方洞主不忿五溪之恨,乘江南之士為張遼所懾,起兵作亂,提十萬蠻兵往零陵地界進發。葉飄零聞之,即遣慕容秋水為徵南大元帥,戰將黃忠、太史慈、木蘭、桂英、關銀屏、太史亨、臧霸等上將數十員,領男女馬步軍四萬來助郝普擊退蠻兵,又令交州吳蘭急告山越以求援助,自與司馬來拜龐統,方知龐統已遷往柴桑去了,於是也來到柴桑。
龐統接入,分賓主坐下。葉飄零見龐統五短身材,雙眼微斜,額尖臉窄,掀鼻朝天,長相介於馬王神與土行孫之間,心下暗想:“果然龐士元相貌才華,俱各名不虛傳。”不敢怠慢,深深施禮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相見,幸何如之。吾領三州以來,誠惶誠恐,多有疑問,要向先生請教。”龐統哈哈笑道:“場面話就不必多說了,將軍此來,專程為請龐某出山相助,不知然否?”
一聞此言,葉飄零已知龐統性情直爽,不喜轉彎抹角,當下開門見山道:“先生料得不差,吾欲爭競天下,成就大業,無奈智術短淺,願奉先生為三軍之師,不知先生尊意如何?”龐統笑道:“吾輩書生,能輔明主而成王者之師,實平生厚望也。吾卻不會假意推讓,願助將軍平定天下,然有一事,不敢不言。”
葉飄零道:“先生有何疑慮?”龐統道:“吾聞將軍帳下,奇才輩出,慕容大帥舉國棟樑,安寧清兒勇冠三軍,周公謹雄姿英發,進退從容,此四人凡得一可安天下也。然思見不同,處事有異,因此難以共濟大事。今統雖自負,自忖不能居四人之上,卻問來到將軍帳下,可居何職?”
葉飄零道:“吾輩以義氣相從,素不以職位為意,先生此問,吾倒不曾思及。”龐統道:“號令不明,事業難成。請恕龐某失敬了。”葉飄零道:“先生若出,其意如何?”說著雙目直視龐統。龐統大笑道:“爽快。統不需高官厚祿,但願執掌一方兵權,便宜行事,不受摯肘,方不負平生所學也。”葉飄零道:“以先生之才,統領一州之地,有何不可?不知先生有意荊州,抑或揚州?”龐統沉吟半晌道:“今曹操於三分天下已居其二,更兼中原地廣人稠,此誠難以爭鋒,非聯劉不可制勝也。然徐州、淮南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