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住魏國,那麼再想對慶國動手,那卻是難覓良機了。而且就算魏國人攻入慶國腹地,以慶國的國力,魏國人卻未必能夠攻下慶國的遼闊疆域,到時候魏國攻城略地坐大,而我燕國所得只是慶國區區財物,未能趁機擴張領土,到時候後悔也是來不及的!”
不少臣子聞聽這番話,竟是情不自禁地頷首。
皇帝微握拳頭,沉聲道:“諸位愛卿,都是太師這樣的意思嗎?”
“太師之言所頗有道理,但是臣不敢苟同!”朝堂中響起一個聲音,一人從佇列中出來,淡然反駁道:“聯魏攻慶,萬萬不可!”
第四九四章 各懷心機
蕭太師在朝堂上顯得義正詞嚴,他一番話說出來,再加上有人附和,倒是讓許多臣子都覺得所言非虛,只覺得這一次還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應該與魏國聯手攻慶,佔下慶國大大的土地來。
韓玄道自然看出朝堂上的氛圍不對,這個時候,自然是要站出來爭辯。
蕭太師見到韓玄道出來,不動聲色,這顯然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反倒是皇帝嘴角劃過一絲難以察覺到的笑意,問道:“韓愛卿,聯魏攻慶,擴土增疆,又有何不可?”
韓玄道瞥了蕭太師一眼,才恭敬道:“回稟聖上,太師所說我大燕要雄霸天下,一統四海,此言臣是深表贊同的。但是……臣以為,即使魏慶開戰,依然不是我大燕的最佳良機!”
蕭太師淡淡一笑,道:“韓大人,卻不知你有何見解?”
韓玄道緩緩道:“刀兵之爭,乃是國之大事,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可輕啟刀兵之爭。而且,若要發兵,必定要錢糧充足,整備齊全……臣管理戶部,賬目齊全,錢糧裝備,並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而且大戰一起,便深陷泥足,戰場風雲變幻,誰也不知道戰事何時能結束,或許一個月兩個月,又或許一年兩年,我大燕之國庫,雖可保百姓安居樂業,卻無力保障常年戰事!”
蕭太師冷笑道:“韓大人,據老夫所知,宜春賀家圖謀造反,誅除賀族之後,從八卦困得到的錢糧裝備全都納入了國庫,除此之外,賀家在宜春的財產以及在京的財產全都衝沒,也納入了戶部之中,賀族的財富,那可不是小數目。”
韓玄道神色不變,立刻道:“太師只怕忘記了,賀族財產納入戶部不假,但是宜春的災後重建以及抗洪款項,那數目比之賀族的財富更大。十幾萬百姓要重新安頓,還要耕種,為疏通河道,挖溝修渠,那銀子如同水一般從戶部拔出去,而且大常江江堤據說還不穩固,工部尚書蕭懷金蕭尚書更是幾番催促我戶部撥銀子下去修築加固大常江江堤……太師,此事蕭尚書難不成沒有向你稟告?”
蕭太師淡然笑道:“韓大人,你這話我便聽不懂了,難不成我堂堂大燕,就連出兵一場也是做不到嗎?想當年燕武皇帝只靠三百盔甲起兵,照樣打下了大大的疆域,立國大燕……如今我大燕坐擁六郡,千萬子民,卻連出兵一場也辦不到,這豈不是荒謬無比?韓大人,你以此為藉口,究竟是不想戰,還是不敢戰?”
滿朝文武官員都是眼睜睜地看著二人在朝堂上唇槍舌戰,這種時候,普通官員自然不敢上前來插言,這已是巨頭的對峙,真要有人敢上前插言,除非其他幾大世家巨頭,否則一句話有失,那可是有性命之憂。
所以寬闊巍峨的太平殿中,蕭太師與韓玄道針鋒相對,這亦是這麼多年來,韓玄道第一次敢於這般和蕭太師當朝辯論。
雖然往日裡也曾有過異議,但是這般火藥味十足的對峙,卻是頭一次。
一時間群臣心中終於明白,如今的韓家,已經今非昔比,再不是那個蝸居在東海畔,在朝堂上委曲求全的世家大族了。
韓族現在已經上了檯面,已經開始寸土不讓地為自己的勢力爭取利益。
蕭太師犀利的問題,並沒有讓韓玄道有絲毫變色,他只是很平靜地道:“太師問下官是不敢還是不想,若真要下官回答,那我是既不想也不敢。為我燕國前途,下官不想戰,看我戶部錢糧裝備,下官不敢戰。戰事一起,生靈塗炭,一旦有失,傷我國本,更會搓我大燕銳氣。我大燕立國近百年來,勵精圖治,能有今日之百姓安定,實屬不易,大戰一開,舉國陷入戰事,兵家無必勝之理,戰後對我大燕有利有弊,實難預測。魏國人陳兵邊關,那是精心準備十多年,一心想戰,兵備極是充分,我大燕要一時之間便匆促與魏國聯手攻慶,其後果,諸位同僚可曾想過?”
皇帝撫著顎下青須,看著韓玄道問道:“韓愛卿的意思,是不該與魏國人聯手,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