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這樣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進攻結束了兩軍在京都城下的第一次交鋒。
負責京都城南部警戒的黃將軍眯著眼睛,他手握腰間佩刀,半晌過後,終於喃喃自語:“薛帥果然是料敵於先,這燕國人……還真是不敢真打!”
這一日南邊的燕軍固然只是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或者說只是進行了一次場面性的進攻,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可是北部的慶軍,卻在林誠飛的統帥之下,從正午時分竟是直殺到入夜時分,經過浴血廝殺,終是以極其慘重的代價突破了魏軍的第一道防線。
在魏人眼中,被突破一道防線,也就代表著京都城的危險增加了一分,所以在這一日的戰鬥力,魏人的第一道防線並沒有因為慶軍的全面進攻而有絲毫的退卻。
固守在第一道防線的一萬五千名魏國兵士面對潮水般的慶**隊,表現出了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鬥志,雙方在漫長的防線之上,廝殺大半日,屍首堆積如山,鮮血更是染紅了大地,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血腥味,魏軍戰死近三千人,才全線退守至第二道防線之後。
而慶軍此戰的傷亡,也將近五千人。
毫無疑問,這是雙方開展以來,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戰。
雖然最終以慘重的代價拿下了魏軍的第一道防線,但是慶軍顯然已經無力繼續前攻,只能暫作休整。而雙方的對峙距離,已經縮短到第一道防線與第二道防線之間的十里地距離,到了這樣的時刻,雙方的精神更是進一步緊張起來。
十里地的距離,幾乎是近在咫尺,對於雙方來說,對方隨時都有可能發起突然攻擊,如此短的距離之內,只要一方稍有疏忽,就可能遭受極慘重的損失。
對於慶人來說,他們憤怒於燕國人的按兵不動,更不願意看到燕國人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目前的形勢,卻又迫使他們不得不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
來自上京城的壓力自不必說,更讓林誠飛擔心的是己方計程車氣與後勤。
幾戰下來,慶人損兵折將,受創頗重,直接影響到了慶軍上下計程車氣,南陽關和亭水關兩番勝利鼓起計程車氣,因為進入魏國本土之後的連番苦戰而漸漸消弭了下去。
對於慶人來說,他們不能夠向燕人那般儘可能地以消耗戰術拖延下去。
主將林誠飛十分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長時間攻不破京都城,那麼慶軍的後勤將會變得越來越麻煩。
離秋收尚有數月,而慶軍的後備糧草,絕對沒有能力支撐到秋收。
他有時候在心中痛恨慶國的官僚們,如果不是他們的窮奢極欲,如果他們意識到遲早有這一戰而做好應對準備,慶軍如今絕不能落入如此糟糕的處境。
慶國坐擁天下二十六郡之中的十一郡,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更擁有被視為天下糧倉的南陽郡,可是到了真正打仗的時候,這個作用十一郡的龐大國家,竟然在後勤上出現極大的危機,不得不說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包括林誠飛在內的慶國高層十分清楚,如果在糧草斷絕之前還沒能攻下京都城,那麼慶國各路大軍必將出現問題,那個時候將不僅僅是不是無奈退軍的問題,各路大軍甚至會因為缺糧而出現騷動甚至是譁變。
東北軍團依然要提防正在消化東北三郡的北蠻人,西北軍團則是與慶國大將藤子衝率領的慶軍僵持在山北郡,還有提防著燕國人的鎮南邊軍,加上林誠飛的十萬部眾,慶國的總兵力是最龐大的,但是他們的消耗也同樣是最龐大的。
慶國四路軍,任何一路因為斷糧而出現騷動譁變,那必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就算到時候慶國真的無奈撤軍成功,可是慶國人絕不願意看到燕國人拿下京都城。
所以如今擺在林誠飛眼前的,只有華山一條路。
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的時間攻破京都城。
身為一名軍人,林誠飛有時候想問題卻也直接而簡單,他一直想不明白,在如此時刻,慶國的那些官宦大族,他們每一個人的莊園裡都囤積著大批壓榨盤剝而來的財富和糧食,卻為何不能拿出來用來支援慶國的西征。
那些人像吸血鬼一樣盤剝著龐大的國家,吸取著國家的血液和養分,過著窮奢極欲的奢靡富貴生活,盤坐在這個國家的最頂端,讓這個龐大的國家一點一點地虛弱下來,卻還大言不慚自詡為國家的精英棟樑,可是當這個國家出現危難之時,這群人卻如同死狗一樣趴在一邊,只是護著自己的那塊骨頭,對於這個國家的利益,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