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他完全可以立刻就推行到所有的郡縣中去,而不是隻能先在長安附近慢慢的等待這批糧種自行進化。
現在看來,技術上的‘升級’也必須提上日程了,因為再這樣下去的話,早晚會出現一個尷尬的問題:自己計程車兵變得足夠強悍,但是武器裝備卻跟不上士兵‘升級’的速度,他們只能使用並不趁手的兵器去廝殺。
“可是這個時代最缺的就是技術人才!”
劉軒想破了頭,也想不到幾個擅長搞研究的才俊,唯一能想到的自然是未來蜀國的諸葛丞相,但如今那諸葛丞相還是一個小屁孩,估計還什麼都沒學會呢,就算找來又有什麼用?
“要不自己培養?”
搖了搖頭,他現在不就是在培養人才嗎?只不過朝廷也值用人的時候,這治理各處的人才都不大夠用,哪有時間再去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很多事情不如意,與自己所想相差太大,他乾脆就不去參合了,只是靜靜的觀察張遼如何訓練羽林騎,同時也就近了解這個時期的各方面事情。
當然,一些超前的東西劉軒還是會時不時的提出來,滿足他這個‘穿族’的優越感,比如那橫掃了歐亞各國的風箏戰術,他就和張遼說了。
“這戰法倒也不稀奇,不過大規模運用卻不曾見過……”
北方遊牧民族大多都有一手騎射之術,所以張遼在幷州的時候也見過那些草原人用類似的招數對付他們——不過那時候那些異族都是人少的一方,他們本能的以為那是他們居於劣勢下不得已用的法子,如今天子一說,他突然在腦中幻想了下若是大股騎兵用這種戰法的話……
箭雨鋪天蓋地的砸將下來,自己追的時候對方卻轉頭就跑,然後自己一慢下來就又是大片大片的箭雨落下……
渾身一哆嗦,張遼察覺到了這種只能捱打無法還擊的戰法究竟有多恐怖,就是想要這麼打,得有一個夠厚的臉皮才行,因為實在是太不要臉了點。
偷眼瞧了下天子,納悶皇帝怎麼會想到這麼無恥的戰法,不過他也不得不佩服皇帝,這種無恥的戰法若是能夠施展出來,那麼只要有足夠的空間,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但是要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沒有——首先弓箭手本就是軍中比較難以培養的兵種,而這種戰法對於士兵的要求更高了一分,那就是士兵還要懂得騎射之法。
騎在馬上射箭與在地上射箭可大大不同,對於士兵的要求更高,不但弓術要好,騎術也要達到一定境界。
幸好劉軒又搞了一個‘發明’,將馬鐙的原理說了說,張遼立刻眼前一亮,敏銳的意識到這東西要是造出來,騎兵的威力不但提升了不少,而且對於普通士兵成為騎兵的要求也下降了不少。
劉軒將這些東西都說出來後,暗中也在尋思:“燒玻璃、釀酒啥的圈錢我沒必要去做,不過這馬鐙和‘風箏戰術’都鼓搗了出來,倒也不枉我來到這漢末走一遭了。”
就因為劉軒的這麼幾個建議,如今羽林騎比起原本又有一些變化——身上的甲冑更加輕便,除了頭盔外就只有幾處要害遮擋了下,那個樣子基本是就前胸一個護心鏡,後背一片比護心鏡稍微大點的甲片,除此之外,每名羽林騎的頭盔上插著一根羽毛,算是顯示其身份的。
除卻腰間的長刀外,每名騎兵的戰馬所有的負重都用來挾帶箭矢。不過按照張遼所言,這個樣子的羽林騎不具備外出作戰的能力,因為他們無法挾帶糧食。若羽林騎真想形成戰鬥力,起碼還需要兩倍甚至三倍於士兵的戰馬,專門用於挾帶口糧和飲水。
因為羽林騎的這種戰法就註定了他們無法擁有後勤輜重部隊,而他們也不可能和異族一樣打下一處就燒殺搶掠一番,除非他們是深入他國作戰。
等到劉軒取出了那個提升戰馬負重等能力的配方後,張遼就覺得這些問題根本就不算問題了。
不過劉軒還是不滿意,因為他覺得羽林騎雖然戰力有了,但是這賣相……
“羽林騎乃是大漢的王牌精銳兵馬,這賣相絕對不能太差,眼下這個樣子……”劉軒看著這群穿的比‘青銅聖鬥士’都不如計程車兵,心中就是一陣陣的不滿,無論如何都要給羽林騎換裝。
第7章民生
不單是身上的裝備,甚至連坐騎劉軒都想給羽林騎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種變化可不僅僅是像虎豹騎那樣讓坐騎變得更加強健,而是真正的變化。
按照張遼目前對羽林騎的定義和編練,劉軒想到了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空中打擊’力量。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