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3 / 4)

小說:史上第一暴君 作者:誰與爭瘋

番混亂而分崩離析的陳宮,怎麼也沒想到新登基的天子竟然趁著董卓領兵鎮守虎牢關,與關東群雄對峙的時候,領著滿朝文武跑到了長安去,並且遷都長安,重整朝堂。

這一下讓陳宮又升起了些許希望:“難道大漢氣數還沒盡?新帝是位賢明有為之君?”

當然僅僅只是猜測,他是不會對任何人說的。

隨後他所在的河南郡戰亂不斷,中牟也因此受到了許多牽連,陳宮沒有直接撒手走人,而是留下來努力保證縣城的穩定,也因此他得到了中牟百姓的擁戴,必要的時候全城百姓都敢抄起棍棒隨同縣令大人一起對付前來侵犯城縣之敵。

就這樣,陳宮帶領中牟挺過了這最困難的時期。

隨後不久,董卓暴斃,雒陽皇城被焚燬化作焦土,聯軍入雒陽隨後又各自散去的事情他幾乎都親眼見證了。

這個時候,河南郡幾乎是變成了最最混亂的地區,尤其是諸侯散去之後,沒有一家願意留下佔據此地,也就是說,河南郡在那個時候是處於一個混亂的無人治理的狀態當中。

陳宮依舊沒有離開,還是勤勤懇懇的治理著中牟縣,後來朝廷遷孔融為河南太守,才算是真正的恢復起這一帶的民生。

在孔融治下,陳宮依舊勤勤懇懇,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冒尖的地方,但也算是治理地方有功,這些功勞都被記載進了吏部的檔案中,因此當後來朝廷收復青州之後,吏部調動的時候直接將陳宮調進了青州陳留郡太守府中任職。

這也算是對陳宮這些年所做的功勞的一番肯定,這個時候陳宮才感覺到——大漢氣數是真的沒盡!

因此陳宮也就不再去思索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專注的為大漢服務,數年下來,經過幾次暗中考核,陳宮早就得到了吏部的認可,並且那修煉功法也是一樣得到了傳授。

陳宮初時還不解,後來才明白過來自己究竟得了多大的好處。

而就在這個時候,朝廷的調令也下來了:遷潁川太守!

陳宮那時候愣了好一陣,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朝廷的意思——這些年他雖然沒有闖出什麼莫大名望,但朝堂中對於他的記載肯定不少,其中不乏關於他性格的描述。

都知道陳宮是個剛正不阿,該怎樣就怎樣的人,還將他調到潁川那個敏感的地方當太守——不是故意難為他,就是要重用了。

陳宮倒是懶得去想究竟為何,反正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所以他也沒為自己的未來擔憂過,直接走馬上任,哪怕很多人都不看好他這一次升遷。

誰讓潁川那地方那麼敏感?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侍御史田豐這都是潁川出身,還有兵部的郭嘉等等,真算起來,朝堂中潁川出身的太多了,而且這些人還有一些好友,雖然不是潁川出身,但也相差不大。

歸攏出來,這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勢力,雖然這些人本身不見得有拉幫結派的想法,可外人卻不會管那麼多,這群人直接被定為了‘潁川派’,並且說這一派是當今朝堂上掌握了大勢的派系。

不但自身勢力龐大、人數眾多同時還把持了幾個關鍵的位置,加上天子信賴有加,所以但凡有腦子的都不會去想和潁川派中人作對。

偏偏這太守的活一個處理不好就會成為敵對一方,若是無作為,怕是朝堂上另外一派也不會讓其好過,總之這潁川太守的位置就是個兩頭不討好的職位,之前的幾任都沒幹多久要麼撤職了要麼降職調往他處。

因此,陳宮這次上任,沒有什麼人看好。加上這人性格剛硬,許多人都覺得陳宮這一去,弄不好就會斷掉自己的前程。

但出人意料的,陳宮上任幾年了,將潁川這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其中荀家也不是沒有鬧出過什麼問題,可陳宮這貨竟然硬頂,絲毫不賣荀家面子。

當時不少人都暗中偷笑,只覺得陳宮這次算是完蛋了,可沒想到的是,一年、兩年、三年……陳宮在太守的位置上穩穩當當,反而是荀家老實了下來,再也不和太守府硬頂了——據說是被朝堂中的那兩位給嚴厲警告了一番。

如今隨著荀彧和荀攸的地位提升,二人在族中的地位也不能和當初相提並論,可以說現在兩人就是荀家的老大,荀家人都得看兩人的意思行事。

當然,這般舉動也引來不少猜測,許多人懷疑陳宮是不是與朝堂中某位大佬有了聯絡,所以兩位尚書才不敢動他?但實際上陳宮自己知道,他根本就沒有與任何人聯絡。

做了幾年下來,他也明白了!

只要自己按照大漢的律法做事,那麼就算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