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各種各樣好不精彩。
他也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高興的,基本都是支援他的人。
而那些神色各異的,有希望擁立新帝從而提升自己在朝堂上地位的。
也有一些對他不熟悉,以為奔著五十歲去的劉軒不應該是這樣,何況還是大病初癒?哪像他現在這般精神奕奕。
至於那些神色忐忑的,這群人他已經懶得多在意了,龐統這兩年可沒閒著,只等自己一聲令下,這群人都不會有好結果。
只是這事情不著急,慢慢做就是,今天他就是出來露個臉,告訴所有人皇帝的身體挺好的,那些打著歪心思的趕緊把心思收起來,而已經做出了某些行為的……自己儘快想辦法吧!
露個臉,問了些瑣碎的事情,劉軒直接就宣佈散朝。
這些年,大漢朝的朝堂已經基本完善,大事小事瑣碎事都應該誰來處理已經劃分的非常清楚了,大部分的時候皇帝都不需要過問。
隔三差五的問問情況就是,也就是碰上些突發事件的時候才能顯出他這個皇帝的作用。
實際上如果不是還沒必要,劉軒都想直接組建內閣了!
不過現在也差不多,三公就相當於一個內閣,只不過這個內閣的權力大了一些。對此劉軒也不擔心,反正他將軍權牢牢的抓在手中就足夠了。就算沒有軍隊,以他個人的實力也足以將鬧事的傢伙清理掉。
終究,最後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還是武力的強弱!
散了朝,劉軒將曹操、呂布、荀彧、馬騰等幾個重要人物給留了下來,帶著幾人直奔御書房,叫人取來茶水點心後,直接詢問起了目前的情況。
荀彧斟酌了下,還是將大漢內部的情況稟報了一下:“目前各州的糧食出產除卻能夠保證自身消耗外,還有相當的富餘能夠對外銷售,主要針對的就是北燕等三國以及西域諸國!”
實際上,北方的代國、匈奴、西面的羌氐等等都靠著大漢出口的糧食才能保證百姓們有足夠的糧食食用。
而有了大漢的糧食之後,代國也漸漸的改變了純粹依靠遊牧生存的現狀,轉型成了半遊牧半農業國家。
相比起來,北燕等得到大漢直接支援的國家已經基本成為了農業國家,雖然還保留了一些遊牧民族的習俗,但現在他們的生活習慣上更加接近漢人了。
“在度過了一開始的階段之後,漢化的速度似乎有所放緩,北燕慕容氏好像察覺到了我們的意圖,所以實施了一些措施,給漢化製造了一些阻礙!”
北燕那位,也算是開國皇帝了,能夠瞧出來大漢的意圖也不算奇怪。何況大漢根本就沒有進行什麼掩飾,根本就是非常直白的
“影響大嗎?”
荀彧笑了笑:“基本沒什麼影響!”
北燕慕容氏也鬱悶的很,他們想拒絕漢化?那基本不可能,因為這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老百姓想要生活,想要過的更好,那麼就得被迫或者主動去接受漢人的一切。
文化、衣物、食物甚至連一些生活習慣也必須去學習,打個簡單的比方……你不學用筷子你去漢人開的飯館怎麼吃飯?用手抓?
所以,就得學習!
還有,想和漢人做買賣,你就得按照漢人的各種習慣使用漢人的計量單位。
公斤、斤、厘米、米等等已經徹底的推行了開,加上大量漢人學校的建立,鮮卑人也開始學習漢人的文字以及文化……
北燕皇族雖然知道這樣做最後會怎樣,但他們沒有任何選擇——甚至連皇族也在學習,因為眼下的情況已經成了不學都不行的地步。
“讓他們糾結去吧,要不了五十年,北燕、北周和北趙就會變成與大漢沒有什麼差別的漢人國家,到時候大漢兵馬一到,估計連仗都不用打,直接就和平吞併了。”
劉軒的話讓在場眾人都笑了起來,也就馬騰顯得還有點拘謹。
相比曹操、呂布等人,馬騰算是新進入這個圈子的,以前他雖然位列九卿之一,可他也知道自己當初算是割據勢力的頭頭,天子肯定看自己不順眼。
瞧瞧當初在外割據一方如今在朝堂中的,公孫瓚專心帶兵去了,算是還可以!韓遂雖然一入朝就成為了少府,可幹了幾十年還是少府。
如今韓遂也看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再過幾年就準備離開朝堂安享晚年去了。
劉岱?他現在上不上下不下尷尬的很,劉璋乾脆就沒有在朝堂上擔任任何職位,只是封了個爵位在家裡做個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