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半月談》(1 / 2)

小說:不明不清 作者:第十個名字

入伏以來京城的天氣格外燥熱,明晃晃的大太陽從早到晚一刻不停的照耀著大地,連續二十多天沒有一絲雨滴落下。 和天氣一樣熱的還有朝廷頒佈的《賑災新法》,滿朝文武這次出奇一致,只用了不到半年就把一整套管理辦法詳詳細細做完了。期間不能說沒有爭吵,但絕對沒有拖後腿的,吵只是為了更快完善具體細節,大方向沒變。 民間的聲音更統一,眾口同聲誇讚皇帝聖心仁厚。能把小金庫拿出來賑濟災民,哪怕僅僅是借,也必須夠和堯舜禹湯站一起。要是再能把賦稅降一降,基本就是千古一帝了。 那民間又是怎麼如此快速知曉一部新律法的詳細內容和背景呢?這時候就要往通州看了,當地有個馬家,現任家主曾經在朝為官,名曰馬經綸。 他用州城裡的鋪面辦了一份叫做《半月談》的報紙,每隔半個月,凡有大事發生必在麻紙上詳詳細細寫明前因後果,外加分析評論,再以不算太貴的價格向京城和天津衛販賣。 剛開始報紙並不要錢,凡是酒樓茶肆都能免費領取。很多人把這種來路不明的玩意看做匿名揭帖,不光不買還把人往外趕,生怕惹上麻煩。 也有膽大的試著拿了幾份,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半月談》上不光有白話故事和詩詞,還有一整面全是關於朝廷動向的。比如誰高升了、誰被貶了,到底因為什麼升官,又因為什麼獲罪。 從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歡知道的只有兩件事:鄰居家誰倒黴了、朝廷裡有什麼變動。前者可以親眼所見並獲得快樂,後者雖然看不見,卻可以發揮聯想。誰想得合理且花哨,誰就能成為人群的中心。 不出半年,《半月談》就從被嫌棄的怪胎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免費看是別想了,花錢買都不一定買得到,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每次穿著短打扮、揹著藍色布兜子的小童出現在街面上,沿街買賣家都會派人出來搶購。要是哪天來晚了,整條街上能站著一串夥計,像傻老婆等漢子似的翹首期盼。 沒轍,店鋪老闆可能沒那麼強的八卦之心,但客人裡面有。誰家要是沒個讀書識字的人幫著念《半月談》,誰家的買賣要不是藥鋪,要不就是快垮了根本沒客人。 不光京城如此,《半月談》的影響力還隨著大運河上的漕船快速向南擴散,不到半年就已經出現在杭州城。雖然由於路途遙遠,當地看到的時間要比京城晚一個月左右,也沒阻止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捧。 和朝野上下一片讚美之聲相比,皇宮大內卻顯得異常平靜。皇帝沒有欣喜若狂也沒推波助瀾,反倒是更少露面,除了非出現不可的早朝之外幾乎消失了。 “放你大爺個羅圈屁!朕什麼時候講過cost是緯度了?對嘛,是時角……看朕做什麼,繼續算啊!一起算,哪個隊算對了先吃西瓜,有一個算不對的全隊陪著曬太陽!” 正午,太液池邊,百十號穿著短褲和坎肩的小宦官,十幾個人圍在一起,每圈裡有人舉著個金屬玩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衝著太陽猛看。邊看邊大聲報數,旁邊的同伴邊聽邊往木板上記錄,忙的四脖子汗流。 頭髮都曬蔫了也不敢去陰涼處躲避,有些算不對的還得被皇帝呵斥。沒辦法,趕上這麼一位滿腦子都是稀奇古怪玩意的萬歲爺,小宦官們真是痛並快樂著。 一個月前,蹴鞠隊員全部透過了初中代數和三角函式考試,剛想鬆口氣,又被每隊塞了架黃銅和透明琉璃造的小玩意,開始了新的訓練。 以前覺得背誦拗口的公式、計算故意難為人的代數幾何題目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新訓練一開始,小宦官們就開始懷念之前的日子了。 題目不管多難算,好歹也是在屋子裡坐著,風吹不到日曬不著。現在可好,必須頂著大太陽邊觀測邊算,還專找老陽高高的時刻。就算腦子裡記著公式,被曬幾刻鐘也忘差不多了。 可不管記住了還是忘了,誰也不敢偷懶磨洋工。一個人完不成題目整隊跟著受罰,眼睜睜看著其他隊的同學去樹蔭下吃剛從井水裡撈上來的大西瓜。誰要是成了老鼠屎,就得想想今後的日子該怎麼過了。 “萬歲爺,日頭高了,奴婢在此不錯眼珠的盯著,您去陰涼地裡歇歇吧!” 不光小宦官們饒不了算錯題的同伴,舉著傘的王安同樣怒目圓睜。看著皇帝的棉布坎肩已經溼透一大半,忍不住出言相勸。 “你盯著?你是會三角函式啊還是能算方程式?早說過多學點沒虧吃,偏不聽,這下好了吧!睜眼瞎懂不?等他們再長大幾歲伱就是個睜眼瞎。去去去,把傘拿一邊去,擋風!” 對於王安的體貼洪濤非但沒感到欣慰反倒又開罵了。最先接觸到基礎代數幾何教材的不是小宦官,而是這位司禮監第一秉筆。可惜在學習進度上王安幾乎是止步不前,兩年多了依舊還停留在小學畢業水平。 洪濤也不好太過逼迫,畢竟王安不是完全脫產學習,整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再加上年紀大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