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1 / 2)

小說:不明不清 作者:第十個名字

“你擔心的也不是草木皆兵,這樣吧,你和陳矩去找葉大學士,把朕的意思講清楚,報紙不需要查禁,但必須接受朝廷的管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朕以為把這份差事交與翰林院比較恰當,以後凡欲辦報者,刊印數量、發行地域超過一定之數,需先上報翰林院稽核,再繳納萬兩白銀做質押方可發行。有犯規者交由錦衣衛酌情處置,以情節輕重定罪,罰沒查抄絕不姑息!” 實際上陳矩的擔心並不是多餘,只要《半月談》和《東林旬講》的口水仗打起來,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有心人看到成效,然後爭相效仿。 無論馬經綸的報紙印刷技術多先進,出版發行成本多低,限於目前的交通狀況,覆蓋範圍和時效也有侷限性。一旦各地報紙蜂擁而起,肯定好漢難敵四手。 輿論比的就是誰嗓門大,為了確保輿論環境別太混亂,必須未雨綢繆,趁著朝臣們還沒反應過來先立起高高的門檻,死死捏住審批權或者處置權,把有可能的競爭對手大部分擋在門外。 綜合目前的局面,想掌握審批權怕是沒啥希望。朝廷有太多和文化沾邊的部門,比如禮部、通政司、翰林院等等,非要用二十四監去稽核報紙,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半點道理。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處置權抓住。反正《半月談》已經佔了一個窩,李贄正在廣東籌辦《農商報》,大機率會趕在審批新法落地之前。有這兩份報紙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足夠用了,以後具體誰來審批並不關鍵。 反倒是之後的處置權很重要,有高高的門檻擋著,有資格辦報的肯定不會太多,誰要是太礙事就讓錦衣衛登門查一查。 從古至今,只要官方想找個人的麻煩,就沒有找不出一點過錯的時候。找到了就能小題大做、上綱上線,折騰黃了為止。 等到吃虧的次數多了,大家都知道處置權的重要性之後,想重新設定規則為時已晚。皇帝雖然不能強行推行新政,卻有足夠權力和能力維護現有律法,等於攥著一票否決權。 “萬歲爺聖明,奴婢這就去找葉大學士商議,讓他儘快拿出章程。” 至此陳炬算是徹底明白了,有了報紙助力,原本都在暗中使勁的朝堂派系,豈有不借機攻擊政敵的理由。只要有一個人這麼幹了,很快會引發連鎖反應。 其結果就是朝野上下濁浪翻滾、醜聞滿天、指責聲不停、喝罵聲不斷,誰也無法置身事外。而皇帝反倒要輕鬆一些,可以穩坐釣魚臺,以旁觀者和裁決者的身份,以靜制動了。 這種套路歷史上很多位皇帝都用過,但用得都沒這麼巧妙、這麼徹底。到底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自己該起到什麼作用必須特別清楚。啥也別說了,皇帝一聲令下就得衝鋒,這是太監的宿命,也是責任。 “又錯了,你不要親自出面,交給王安去做。也不要找葉大學士出面,該找的是翁大學士。”皇帝又一次出聲攔阻,邊說邊擠眼睛,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萬歲爺聖明!”陳矩遲疑片刻才恍然大悟,行禮之後離開了冬暖閣。外面驕陽似火,他卻遍體生寒。 僅僅四年多,年輕的皇帝就有了翻天覆地大變化,變得洞察人心、通曉世故、心狠手辣,必須是真龍天子!可做為凡人,整天伴在一條龍身邊好像更危險,龍同樣會吃人,且比虎吃的更多。 三日後,《半月談》終於到了發行日,不出所料,上面果然對南京內守備和神宮監掌印被彈劾一案發表了看法。雖然比《東林旬講》晚了一旬,還需要花錢購買,閱讀者卻比免費發放的《東林旬講》更多,擴散速度也更快。 這就叫先入為主,經過一年多的鋪墊,只要提起報紙兩個字,絕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通州馬經綸和他的《半月談》。 看報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要是沒買到就像是少了點什麼。閒暇無事的時候若是手邊沒有張報紙打發時光,比少吃頓飯還難受。 《東林旬講》想追趕或者超越,要多付出幾倍努力才有可能。可是把兩份報紙放在一起就會發現,任重而道遠吶! 除了紙張質量上更勝一籌之外,《東林旬講》在字型清晰度、內容豐富程度、排版合理性等方面都要比《半月談》遜色很多。 而紙張質量和報紙成本嚴重掛鉤,發行時間越長、覆蓋地域越廣,成本優勢就越明顯,也越制約報紙的成長勢頭。 再看看內容,人們就更感興趣了。幾天前被《東林旬講》批得體無完膚的南京守備宦官,現在突然又顯得不那麼可憎了,因為比他們更可憎的人出現了。 宦官們揮霍的都是朝廷的錢,即便不揮霍也到不了百姓手裡。可這些傢伙坑的全是農戶、工匠和商人,那些銀子可是實打實從自己兜裡掏出去的,真疼啊! 和民間的反應截然不同,當朝臣們看到《半月談》之後立馬就不樂意了,紛紛以各種理由上疏要求皇帝下旨查辦,規模一點不比當初的妖書案小。 按說這種事在體制內已經屬於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